『自在由我 深度原创5』电子商务——百货业的未来
[来源:] 2010-03-06 13:32:00 编辑:自在由我 点击: 次
本文将发表于3月8日出版的联商网《店长》杂志,略有删节
【导言】
在过去的数月中,接触了不少传统零售圈的朋友,似乎大家都想通过电子商务寻找新的增长点,但却无从下手,没有概念。前阵子也因此写了篇关于网上超市的文章,这次似乎也应该给百货业的兄弟一个交代了。
【正文】
每次遇到百货业的朋友,我总会问一个问题,你身上那件衬衫哪个商场买的?绝大部分回答“不知道”或是“记不得了”。接着再问,哪个牌子啊,没人不知道。相形之下,百货业的渠道品牌价值之衰败,由此可见一斑。
不需要特别复杂的观察,大家就可以感觉到,百货业肯定不和谐:折扣满天飞,买100送200也不鲜见;黄牛遍地走,VIP卡/现金/计算器,一个也不能少;原价400的一件衣服,相隔不到百米的百盛和太平洋,专柜折后差价居然过百;更糟糕的是,逛了数小时,却啥都找不到。
理论上说,百货业是流通渠道;而渠道的核心价值,就是让消费者获取合适的产品;消费者和商品的匹配成本越低,渠道的价值就越高。从这个角度来说,百货业态的核心价值,应该是经营客户,为消费者选择品牌/商品才对。可惜,过去10年,地价一飞冲天,百货业主只要在核心商圈布好点,拉几个标杆品牌进来,然后就可以守店待租了;于是乎,除了金鹰等极少数百货集团外,大部分百货店都选择借地域稀缺来盘剥供应商,而不是经营客户。无独有偶,地价暴涨年代的日本百货业也是因此慢慢走向衰败的。
如果说地价飞涨是百货业褪色的诱因,消费者需求的长尾化才是真正的幕后推手:
如今,全世界的消费者都或多或少的希望自己与众不同而凸显存在感。也就是说,如果5年前,发布一款很潮的服装,50000个消费者会慷慨买单;如今,可能只能卖出1万件;五年后,这个数字也许只剩下2000;换句话说,为了锁定客群,以前做100个款的,如今可能需要做500个甚至更多才可以。以ZARA,Uniqlo,H&M为代表的多款少量百搭的服装品牌也因此而崛起,虽然我不止一次的听做服装外单的朋友们说,Uniqlo和H&M的服装品质按外单的标准最多是B品。窃以为Uniqlo们的逻辑是:虽然俺做不了一万个款,但俺可是百搭的,您自个搭着看呗,总能找到接近的。
很显然,为了满足长尾化的需求,我们需要更多的商品展示空间,这也是Uniqlo们的店面为何如此之大,陈列为何如此之紧凑。然而,即使是如此之大的店面,真正能够放到人台上得到全面展示的,也不会超过30个(别笑,我亲手数过)。很显然,消费者寻找到自己中意服装的成本被大大增加了,平均销售成本上升,提袋率下降也变的理顺成章。如果考虑到中国地租成本的持续上升和都市商圈的相对稀缺性,通过扩大展示空间来提升百货业的效益对于单一品牌而言ok,对于商场来说则几乎注定没戏。
但是,电子商务,也许将能大大缓解这个矛盾。
[版权归 自在有我(王稀达)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A:网站的展示空间相比传统百货渠道要宽广的多,拓展空间也大的多(请注意,网站的展示空间也不是无限的!因为无论站内搜索或者类目导航,大多数用户只会看前几页。但是通过类目的细化、搜索的优化,属性标签的增加,BI推荐等技术手段,能够大大提升用户寻找商品的准确性从而突破展示空间的限制)。拥有800多家店面的英国百年老店Woolworths就在09年初挂掉数月后摇身一变成了网络商店,彻底甩掉了沉重的房租成本涅槃重生了。
B:某些长尾需求,由于地理分布不确定性太大,传统百货渠道很难铺货,而网络渠道,则能够很好的满足这些需求。比如说,对断码过季尾货的需求(如Jack Jones的淘宝店,各类网上奥特莱斯如名品打折网,奕尚网),对特款特码的需求(如Uniqlo的淘宝店常备特大码的裤子和衣服,李宁的“囧”鞋最早也是从网上开卖的)。
事实上,网上百货并不能算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几乎所有的老牌和新兴B2C都在全力拓展网上百货市场;红孩子,当当,卓越,Vancl,甚至包括淘宝商场,Yobrand高端购物之类的B2C平台,都在不断侵蚀传统百货渠道的市场份额。从这个角度来看,大家其实都有共识,未来3-5年,百货B2C一定是一个新的增长点。
对于传统百货业而言,入驻品牌售价一般要达到出厂价的7-8倍以上才能盈利,而这个数字,在网络渠道而言,绝对不会超过5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下各大B2C的促销,找个自己熟悉的产品估算一下)。对品牌而言,如果忽略走量摊成本的因素,当然是把实体店当成展示厅,网络当成销售主渠道划算的多。如果进一步考虑到电子商务在经营客户方面的先天优势(拥有消费者从浏览到购买的全部行为记录),传统百货业之电子商务,是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做;因为,这,就是趋势。
那么,传统百货业如何做电商呢?答案是,说不清。传统零售的历史太久了,其中的利益纠葛和潜规则绝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明白的;不过,从现有的成功案例来看,隐隐可以看到几条路径:(因为某些原因,具体的例子就不举了。)
1, 控股一个客群定位相近的百货类电商平台,为品牌提供线上线下整合渠道服务;操盘难度不高,但门槛难度最大:平台小了不管用,大了别人不带你玩。
2, 利用自身在当地的强大影响力,搭建一个本地化的网络销售渠道和配套零单物流中心,锁定当地客群,成为大型百货电商的本地合作伙伴。此法收益稳定,并能很好弥补自身不足,现金流有保障,但做大很难;如有政府关系借此成功圈地,另当别论。
3, 整合供应商资源较为强大的某个垂直的Niche行业,如童装,宠物食品/用品,前期通过CRM锁定细分客群,后期通过供应商加盟体系来赚钱。此法前景极其巨大,部分行业见效非常快,但管理复杂度也非常高,不是一般的人能够玩的。
其实,百货业做电商并不复杂,基本的逻辑还是锁定客群,唯一需要特别特别注意的是,虚拟世界已经渐渐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展现形式和游戏规则,如非万不得已,尽量不要自己操盘,还是要找懂的人来弄,不然这学费交的,钞票事小,时间事大:2-3年浪费掉,就没您啥事啦。要知道,很多传统百货业界大佬在公开媒体上的采访,在电商业内人士看来,基本上就是笑话;甭管您在线下多NB,到了线上,还是先多学习吧,对您,对生意,都好。
-
我的特产商城经营
看到这个帖子:http://www.paidai.com/displaythread.ph...
- 我的特产商城经营的经历和困惑
- 国庆献礼——电子商务那些事儿(电
- 渠道向左,内容向右:电视该走向何方
- 轻公司与“第六大洲”
- 新手视角:实战!史上最低成本的美工
- 淘宝,是否阻止了中国B2C社会化进
- 管理学二十大经典理论(7-13)(转)
- 网络销售市场的“囚徒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