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从王彩玲、YinDao独白、看互联网的长尾人群营销》

[来源:] 2010-01-26 06:45:00 编辑:雕爷.封 点击:

《从王彩玲、YinDao独白、看互联网的长尾人群营销》 此牛文凭这般标题党,也必将被无数转载或改写,请标明雕爷首发于派代,吼吼…… 雕爷几个月前天热的时候,跑到中戏旁边的“蓬蒿”看小剧场,此剧来头很大——《YinDao独白

《从王彩玲、YinDao白、看互联网的长尾人群营销》

 

 

此牛文凭这般标题党,也必将被无数转载或改写,请标明雕爷首发于派代,吼吼……

 

雕爷几个月前天热的时候,跑到中戏旁边的“蓬蒿”看小剧场,此剧来头很大——《YinDao》是也,看看这名字,就知道多禁忌了,哈哈哈。美国佬伊娃·恩斯多年前的本子了,坦白说,主要是剧本的切入点够牛逼,对演员演技倒不怎么挑剔,谁排练一下都能演。但这次“蓬蒿”的版本,居然是获得了正式授权的。

 

当时我去到那里,是个周日晚场,到了才发现居然没票了!而且最后一场,没得延后。雕爷立即施展百般解数,找到蓬蒿女老板,三寸不烂舌,说服女老板多给挤两张“板凳票”出来。

 

女老板的回答令我大惊,“你看旁边沙发坐着的四个MM么?她们从外地坐了六个小时长途车过来,从下午又一直坐到现在等票,就为看今晚这场演出,可我现在也没办法准确答复她们,还能不能加得下板凳票,所以,您……先别抱希望了好吧?”

 

中间艰辛过程不多描述了,总之,雕爷最终坐进了小剧场。和几十头臭汗淋漓的家伙,每人一小板凳挤在各个角落。一平方米大概挤四点七个人,您算算其火爆程度吧。我这叫一个好奇心啊,这怎么了啊?怎会火爆至此呢?俺这两年来几十场小剧场看下来,没见有这么变态的啊?探头探脑四处观察,发现一个有趣现象:观众的组成,有我这样确实迷恋小剧场的,有白领装B犯,有隔壁读中戏的学生,还有更多的——特意奔波而来的王彩玲!

 

(注:不明白啥叫“王彩玲”,您得先补课,把顾长卫的第二部电影《立春》看一下,蒋雯丽演的女主角,叫王彩玲——小城市里的边缘人,一个极其标准的女文青。)

 

坐六小时长途车的四个MM,就小板凳挤在我旁边。而那些有正式座位的人群里,也有很多和他们一样,一眼就能看出,来自三四线小城市,对文艺有着无比向往和热爱,可惜所在城市中,他们就是怪物,边缘化生存。终于,他们听说大名鼎鼎的《YinDao》上演了,不惜代价,结伴来北京挤在这里,眼中闪烁着无尽期待,和这么多“同道”一起,欣赏经典。这一个半小时里,他们不再是怪物,不再遭受异样目光,“频率”完全和周边一致了!“气场”100%与外界契合了!剧中,演员和台下观众互动,要求一起大声喊出“逼!”“逼——!”“逼——逼——逼!”时,我看到那四个MM,从小声应和,到后来大喊,完全一副打通任督二脉的通透状,“王彩玲们”此时此刻幸福啊!!!

 

好吧好吧,赶紧转换话题,否则,有人该说您这是谈电子商务啊,还是侃戏剧评论啊?回题是岸,回题是岸……

 

立即抛出两个思考:1,为什么北京(或上海)才有小剧场?2,为什么必须得是《YinDao》?

 

第一个好回答,北京人多啊!一个上千万人口的城市,能容纳各种边缘人,(以及吸引各地边缘人前来,)才有机会令小剧场存活——君不见,美国也就一纽约,能有百老汇啊。英国也就一伦敦,能有个西区啊。法国也就一巴黎,有红磨坊,天天无上装大腿舞啊……我靠,我这说什么呢?我的意思是,城市够大,够中心,才能养活这种相对“边缘”的艺术形式——起码相对电影而言,歌剧、音乐剧、小剧场话剧等等,都很难在小城市存活,无论哪国。

 

第二个问题,“王彩玲们”不太可能每周都花六小时长途车,跑北京来一趟小剧场。如果一年才一次的话,看什么?答案是:谁被最多人尊称为经典,就看谁。那么,小剧场文化而言,《YinDao》无疑是标准的经典剧目。如果看国人的,孟京辉《恋爱的犀牛》则是不二选择……恕我直言,黄盈、赵淼等新锐的戏,“王彩玲们”是不太会来看的,而且就算同样是孟京辉的《爱比死更冷酷》他们都未必捧场——即使法斯宾德+孟京辉,此剧没成经典前,看的成本太高了,实在太高了。

 

打瞌睡的可以睁眼了:重点来啦——互联网,伟大的互联网,注定要创造商业新契机。

 

对一个10万人的中国三四线城市而言,可能该市一共就500个王彩玲。在传统商业而言,这500个王彩玲没有任何商业价值。无论你针对这500个王彩玲卖什么,都注定血本无归——传统商业的实体店建设、分销体系、结款账期、货柜折旧、导购工资……这一切,都会把利润消耗殆尽,500个王彩玲不是说没有购买力,而是说500个王彩玲加在一起,实在也是太小太小啦。

 

但互联网颠覆一切啊!不但互联网能够聚合“长尾商品”,把N年不见得卖一件的东西,可以经年累月摆在虚拟店铺的货架上。更可以把“长尾人群”聚合在一起,而产生爆炸性的后果!没错,一个三四线小城市的500王彩玲是很渺小,但全中国的50万王彩玲,就有点恐怖了!如果50万王彩玲可以通过互联网,买一件她们中意的产品,这件产品直接就赚翻了!

 

事实上,案例已经出来了,就是淘宝第一店:阿卡家喽~

 

阿卡家的衣服,其审美,实在很窄很窄。小小的蕾丝花边,繁复的边角褶皱……用俺们敬爱的“傻狐狸列那”话形容,“阿卡走城乡结合部80年代文艺女青年的范儿”,没把我笑喷死……OK,傻狐狸长期上海,自然瞧不上阿卡的审美,但不妨碍大量“王彩玲们”,看阿卡衣服,看到了小梦想,看到了小希望,看到了小温暖吧?我说这话没丝毫对王彩玲的不敬,我只是想说,终于,“长尾人群”可以拥有“窄窄的审美”了!

 

这时,雕爷需要不失时机抛出一句牛逼话:由宽入窄,以窄做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