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处可见+产品品质”能否铸就电商品牌
[来源:] 2009-08-23 20:40:00 编辑:持续观察 点击: 次
冯立忠/文
如果百度推出“框计算”是一次“品牌公关”,那么淘宝的半年报中的交易数字就是产品品质的升级了!
框计算在应用上的“承诺”让大家看到了一个“开放而自信”的百度,但这一次,百度先说后做的方式总是给人感觉有点“公关”,但这种动作,属实是吸引眼球的!
而淘宝上半年即完成了809亿元,逼近去年全年999.6亿元,其注册会员1.45亿,无论从那个角度都是看上去让人惊艳!
在这里,电商如果从网络应用的角度看,也许会发现,百度,淘宝作为电商网络应用最火的两个平台,都在“独善其身”,以期获取更多的用户(百度),和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淘宝)!
事实上 “淘宝商城”开张到今天,戴尔、李宁、宝洁、联想、长虹、海尔、佐丹奴、九阳豆浆机等近百家大品牌厂商纷纷在淘宝上开店,这还不包括众多中小企业品牌。
而“央视之争”,也让百度成为网购搜索的代名词,大多数消费者的第一次网购,都是由搜索开始的,这个是不争之实!
而这两个平台,淘宝催生了消费者的认知是“网购即淘宝”,百度更是将消费者的网购行为牢牢锁定在百度搜索之上,兴趣-搜索-决策-行动-分享的成为BtoC电商无法回避的消费者行为轨迹新公式!
那么BtoC电商是应该先给百度和淘宝“打工”然后“寻机应变”,还是要尽快“独树一帜”呢?
“打工”就是依托百度和淘宝平台,低调赚钱,等用户与运营经验积累到一定的阶段然后,再逐步建立品牌认知,“独树一帜”就是既要钱也要名,快速创建自己的品牌!、
很显然,不同的阶段BtoC电商所奉行的运营战略是不一样的,初期的低调,不代表不想做品牌(烧包网),而初期的高调,却不代表就一定能做好品牌(PPG),品牌建设的节奏建立在BtoC电商如何“审时度势”!
BtoC电商品牌建设的“随处可见”战略力求快速建立知名度!
某些BtoC电商广告投放的情势与当年携程发会员卡差不多,普通白领一天被覆盖3-5次,都算是少的!
从早晨的《环球时报》到QQ、MSN的迷你新闻,
从新浪、搜狐的新闻内页到畅享网的首页LOGO1的横幅,
从百度、Google上的关键词到各个中小垂直网站的CPS,
从迅雷的首页到暴风影音的视频终端,
从站点导航到购物导航,
游戏-小说-音乐-视频-图片-闪游,
新闻-体育-军事-房产-财经-招聘,
购物-旅游-生活-亲子-宠物-女性,
邮箱-银行-社区-博客-交友-两性,
这些频道,我倒是没有确切的数据,但依据个人关注的印象,BtoC电商似乎都尝试过投放!
当然BtoC电商会根据实际的监测数据及实际效果,来确定是否继续使用某个广告位,这也是资本运作的力量,我形容其为“闪电战”!当然这种“先花钱培育市场,再赚钱”的商业模式,是一个还无法具体评估的,但我们可以从品牌建设的角度分析一下这种方式的优点:
1、
2、
3、
4、
5、
缺点:
1、
2、
3、
4、
但知名度的快速建立却并不能带来品牌?
假设两个人一个人穿着BtoC电商68元的衬衫,一个人穿着BtoC电商399元的衬衫,即使衬衫的面料或款式不一样,那么购买399元产品的消费者付出的331元的价值在哪里呢?恐怕单说品质是搞不定消费者的,那么品牌呢?BtoC电商的品牌能够支持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么?
问题出在哪里?
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原因是消费者认知程度!
知名度高不等于消费者一定愿意为此购买产品的“附加值”,没有产品“附加值”就没有品牌溢价,没有品牌溢价,品牌的价值就无从谈起,而为了维护品牌而付出的费用,连成本都收不回来,这样的知名度,不要也罢。就像很多奢侈品在大众消费者眼中不知名,但品牌溢价却是极高,因为其在目标消费者心目当中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这也反证了很多品牌不会因为知名而溢价!
此外,消费者的认知水平也是电商要重新考量的!
如果说中国之前的主力购买人群比较认同知名度=品牌的话,那么网购人群作为高素质、高学历的购物人群,早已经学会“实事求是”,他们不愿意为产品的“品牌和广告”买单,他们很了解自己的需求和对产品品质的判断!
在他们认为与商家的信息不对称时,他们更愿意压低价格然后尝试性购买,他们更相信自己的判断!
基于此,现阶段网购品牌的建设仍然是品牌建设的初级阶段,即“品牌认知”!电商应该更多的遵循“客户体验+产品认知”的品牌初级建设原则!
客户体验:
就是要让你的目标消费者能够尝试性购买你的产品,而不是体验你的网站!在实现客户体验战略企业必须关注以下原则:
1、
2、
3、
产品认知:
就是要保证你的产品品质一定要让消费者感觉“物超所值”,而不是让消费者自己无奈的认为“一分钱一分货”!
如果能够做到“随处可见”当然是最好,这样可以让更多客户体验你的品牌,但消费者获取产品并认同品质,但却不能形成品牌忠诚。
因此“随处可见+产品品质” 不能铸就电商品牌,电商还要在“客户体验+产品认知”上积极地与消费者展开沟通与合作,品牌建设是“持久战”,这场战役的胜利者,永远属于战场上能够“审时度势”的一方!
-
我的特产商城经营
看到这个帖子:http://www.paidai.com/displaythread.ph...
- 我的特产商城经营的经历和困惑
- 国庆献礼——电子商务那些事儿(电
- 渠道向左,内容向右:电视该走向何方
- 轻公司与“第六大洲”
- 新手视角:实战!史上最低成本的美工
- 淘宝,是否阻止了中国B2C社会化进
- 管理学二十大经典理论(7-13)(转)
- 网络销售市场的“囚徒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