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电商江湖会之中美B2C的差异

[来源:] 2008-12-27 03:10:00 编辑:veryls 点击:

电商江湖会上,第一部分是新蛋的老大Anthony和Max讲美国网上购物的现状分析,我坐在后面听的不是太清楚,就听见在同等的规模下美国B2C已经可以盈利中国B2C却不行,获得同样的盈利中国B2C要比美国B2C规模大N倍。对于这个观点

电商江湖会上,第一部分是新蛋的老大Anthony和Max讲美国网上购物的现状分析,我坐在后面听的不是太清楚,就听见在同等的规模下美国B2C已经可以盈利中国B2C却不行,获得同样的盈利中国B2C要比美国B2C规模大N倍。对于这个观点我是深有同感,可以分析一下:

 

1.利润率:

同样是IT,美国B2C可以做到10%的毛利,中国B2C最高才只有5%,差一倍。为什么,因为美国行业健全市场规范,大家都是利润导向,而在中国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价格战都拼的刺刀见红,你想利润导向就会在规模上被干掉,只能有脂没脂都得撇。

 

2.营销通路/市场费用:

这个跟整个互联网成熟度有关,美国B2C 50%的订单来自各种比较购物/联盟,也就是效果营销,而在中国比较购物/联盟还太弱小,并不能给B2C带来很大帮助。当然,比较购物/联盟的崛起一定是建立在网民/互联网成熟的基础上,这个中国还差的很远。而门户/网媒的特性导致他们的广告属性是典型的高IP低转化,广告价格却与国际接轨。再看社区,中国的社区充斥着“红卫兵”(枪手)“愤青”(为否定而否定)等现象,对硬性广告大多是抵制反感的态度,对软性广告的回应也有限,哪怕广告确实是符合社区主题的(加上中国B2C的广告水平确实也差点)我知道的中国B2C做的最好的新客获取成本ROI也在30元左右,基本上这是超过订单利润的(甚至超过了客单价)而美国,AMAZON这么重视营销的公司,市场费用也没有超过总成本的15%,我相信中国上规模的B2C市场费用都会超过总成本的20%以上。

 

3.物流成本/配送费用:

美国B2C的仓储管理很早就开始使用自动化流水线技术,对人力的需求较小,盘点误差/损耗也小些,而中国B2C的仓储基本就是靠人肉撑起来的,导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貌似当当/卓越都没用到传送带机械臂)。

配送费用,美国B2C是赚钱的,很少贴补,基本上和快递公司谈个折扣,再实收用户的。没有COD(资金回流快),而且用户不挑剔,能够接受N天才送到的速度。在这点,中国的用户还是很挑剔的,又要货到付款又要免运费还要速度,动不动就拒收退货,B2C在这块的亏损占了很大比例。

 

4.运营成本:

由于美国网购用户的成熟,习惯自助下单,对客服的依赖也比较小,就是问问订单情况,不会问产品知识之类的,客服效率高,同等规模下,美国B2C客服是少于中国的。还有一个中国特色就是自主物流,自建配送队伍,当当/卓越/京东的配送队伍都超过百人,主要是出于COD/服务/速度/成本考虑,而美国B2C会把配送甩给UPS/FEDEX/DHL,一是人家服务水平够了,二是美国用户相对要求低。在中国,受限于各种客观条件和基础,没展现出电子商务低成本的优势,反而大多数B2C成本比线下零售业要高不少。

 

5.营业外收入:

美国B2C有很多营业外收入来源:广告费;帮厂商做EMARKETING的收入;系统和物流的出租收入等等。在中国,除了最大的那几家以外,想管供应商要点广告费基本是别想,能给点赠品就不错,我知道的也就当当/卓越每月都有固定的一定数量的广告收入......

 

基于以上几点以及别的各种因素,导致了中国B2C盈利要比美国困难的多。就会导致恶性循环,整天想的是怎样生存下去,做大点去融VC的钱。中国B2C呈现两个极端:要不就是贼抠,要不就是贼烧,而美国B2C的钱都花在投资IT系统和用户体验;完善服务做好售后,扩张并购的战略前瞻性上。

总之,在并不乐观远未成熟的社会环境和客观条件下,中国B2C,路漫漫其修远。

 

PS:我在写这篇文章时不断有人在IM/SNS上打扰我,时不时被打乱思路,一篇文章写了两个小时,还有人在IM上催我给他找东西,仓促结尾,可能会有些表达不清胡言乱语,还请大家见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