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写在离职后的一些总结(一)——我的这三年

[来源:] 2012-10-13 09:18:47 编辑:奇夫 点击:

老婆已经出门去上班了,房间里只剩下我一人。这是离职后的第一天,对于昨天还在上班的我,这似乎有些突然,就像昨天跟老板提出辞职以及跟同事们告别让他们感觉那么突然一样,但我知道,这并不是一个突然的选择。当自己终于做出这

老婆已经出门去上班了,房间里只剩下我一人。这是离职后的第一天,对于昨天还在上班的我,这似乎有些突然,就像昨天跟老板提出辞职以及跟同事们告别让他们感觉那么突然一样,但我知道,这并不是一个突然的选择。当自己终于做出这个选择时,没有了选择时候那种舍与不舍的纠结,多的是开始一段新历程的坚定与向往。而对于过去的三年,我觉得应该写些什么来记录和总结,一来是做个梳理,二来希望将自己这三年工作中的所见所思和派代上的朋友们分享下,分享未必精彩,但会尽可能真实。

 

整个总结初步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写,在这个梳理的过程中,希望能尽可能多地跟大家做交流,也多认识一些朋友。

 

一、      我的这三年

二、      关于电商ERP

三、      关于客户管理

四、      关于团队管理

五、      关于自我成长

六、      关于电商竞争

七、      接下来的路

 

 

一、我的这三年

 

是否要写这部分,对于我自己是必须的,然后是否发布出来,却有些迟疑。毕竟自己也并非什么专家名人之类,而要写的内容,也并无风起云涌、刀光剑影之精彩。然而想起来这段经历恰是我这些年思想和能力成长的背景,对于后面内容的理解,或有帮助。同时也想在这段内容中跟大家分享一些企业在竞争中那些得与失。大家想看的则看,不想看,抽空去看看派代其他精华帖倒也无妨。(下面的内容无法避免原公司的业务名称,所以不做模糊处理,内容已经原公司老板同意发表。)

 

2009年4月~5月

 

进入网店管家,是在2009 年4月底。进去之前,和一个朋友在做一个关于厨房用品的B2C项目的商业策划,那段经历朋友们可以去翻看我之前的帖子,这里不细表。后来在项目无果的情况下在派代发了一个求职贴,被后来的老板刘总看到,然后到杭州面谈了下,然后就进入了网店管家。

 

初进网店管家这个部门,对电商软件这块是没有任何认知和了解的。在刚进入的一个月里,根据用户手册(那时的用户手册是老板编写的,技术特征还比较明显)对软件的一个个界面、一个个按钮去了解它们的应用场景和作用,并对网店管家的用户群特征及市场竞争格局做了较多的了解。

 

当时网店管家的另一个称呼是网店进销存管理软件,市场竞争者基本都在阿里软件平台(后倒闭归并到淘宝),网店管家后来的主要竞争对手e店宝当时也在,但其影响力尚不及网店管家。所有这些软件,当时基本都没有做什么有效的市场活动,网店管家也是如此。当时网店管家的人员构成如下,老板——负责软件开发;两个售前兼售后;还有就是我。

 

虽然没有什么宣传,但当时网店管家有两个长于竞争对手的地方,这两个优势也一直保持到现在,一个就是行业里面的良好口碑,无论是第三方网站,论坛,还是后来的新浪微博,都鲜见用户骂网店管家产品或服务垃圾的言论。网店管家甚至到现在,通过老用户介绍而来的新用户都占大比;另一个是论坛,全开放的论坛,不只是注册方面的开放,也包容了内容方面的开放,只要不是广告帖,基本都会保留,这也是为什么一些抱怨都可以内部消化(及时、正面回复)而没有扩散到外部。这两个优势为网店管家当时带来了足够的潜在客户,后面网店管家的团队扩展,也主要是售后人员的增加,其销售团队的组建,也是2011年的事情。

 

2009年6月

 

但即便如此,市场方面的工作展开还是必须的,这也是老板当时招我的原因。于是在2009年6月份,第一个尝试开始了,就是建立用户QQ群。当时建立QQ群有几个考虑:1、通过QQ群建立比之前的论坛更具时效性,比电话服务更具公共参与性的交流平台,一定程度上整合了论坛和电话售后服务的优点;2、让用户们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在降低官方售后服务量的同时增强用户黏性;3、通过QQ群标签设置和全开放式加群申请让潜在客户加入,成为销售开发对象。这个想法很快得到老板支持,并在正式推出后得到很大回报,至今,加入网店管家官方QQ群(后面又增设了培训班群,由学员自建,官方参与)的商家数已达3000多人,而离群的人员也一直维持在几天才一两人的水平。后来一位同行朋友问我建QQ群会不会出现老用户在群里面抱怨而吓退潜在客户的问题,这种情况肯定是有的,但只要对于群里面出现的消极声音及时、正面地回答应对,认真去沟通解决问题,开设QQ群还是利大于弊的,这也是我后来工作中考虑开展一个新的内容时一贯坚持的一个原则:是否要做某件事,考虑的是利是否大于弊,如果是,则去做。而决定做之后,要考虑的是如何放大利,减少弊。

 

通过在论坛和QQ群和用户的广泛交流(当时我也兼职做售后了),益发感觉自己有必要对用户使用网店管家的情况做进一步了解,于是当时我就跟老板申请了去用户公司做线下考察的事情,获得通过后便联系了杭州的几个卖家做了实地的了解,通过这些了解,一方面加深了自己对网店管家应用场景的理解,并且对商家系统功能需求有了进一步的掌握,特别是涉及到仓储发货流程,这些了解,加上在派代上的所看所学,便也积极参加了当时派代仓储物流版块的华山乱剑系列,认识了ken1437谭兄,007老郭,大胖小胖张总,剪刀万斌,发网李总等牛人,初步建立了进销存系统应与仓储管理相结合的认知。这段时间的交流,为我后来在网店管家试推整体仓储解决方案(含IT实施)服务打下了初步的基础。

 

2009年7月

 

考虑到网店管家的成交付款都是在我们的一个淘宝店铺进行,而彼时的淘宝店铺则没有做任何装修,便跟老板申请了装修下淘宝店铺的事情。有这样的想法,可能跟我研究生论文的经历有所关系,如果说我的研究生经历有什么收获的话,可以归纳为两点:一是思考方式逻辑性更强,表现就是提出问题一二三,分析问题一二三,解决问题一二三,这种思维习惯在后来的工作中借助思维导图得到进一步巩固,避免了一些不严谨以及细节遗忘的毛病;另一个则是对行文表达的规范和层次性的要求提高,一个表现就是后面对工作中的任何word、PPT、网页页面都希望像一家大公司的做法一样来规范,比如说背景图片,比如说字体格式等,美观、大方乃至大气。而当时我们的淘宝店铺明显不像一家正规公司的店铺,于是便找了当时一个做美工的朋友,在前期构建好内容布局后,直接杀到他公司,在朋友公司花了几个周末时间完成了淘宝店铺的更新(现在的主框架仍旧保留着)。

 

但显然,这个装修并不能真正为我们带来多少客户,在淘宝店铺,我们没有做任何广告投入,没有做直通车,也没有考虑过多的其他页面和标题优化,一个原因是当时公司并没有善于做淘宝店铺推广的同事,另一个原因则是公司层面并不想将客户来源过多集中于这个淘宝店铺,公司独立网站是重点,而淘宝店铺,只是一个成交付款的地方。对于这一定位,从风险和收益的角度来讲不好评论对与错,不过后面借助于代理渠道来渗透淘宝的推广倒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淘宝平台上潜在客户流失的问题。

 

2009年8、9月

 

前面的工作如果从客户营销这个角度来看,无论是建QQ群,还是线下走访,还是店铺装修,更多的还是已有客户维护的工作,而如何去挖掘新客户,则一直没有系统地做起来,尝试了一些办法,但都没有找到感觉:旺旺群发广告要么被封要么发到的都是商家的客服手里;淘宝论坛发帖顶贴也频频被删;加QQ群要么被直接拒绝要么被踢出,而直接做硬广当时并无相关预算。唯一有些进展的是通过对百度关键词营销计划做了系统整理后独立网站的流量有了较大提升,但这显然不够,在困惑于如何找到更好的对电商企业做销售推广的渠道时,一个行业资讯跳到了我的眼前:9月份第二届阿里巴巴网货交易会将在杭州萧山休博园举行。这不全部都是商家么?这不就是跟他们介绍网店管家的最好时机么?

 

于是,马上跟老板申请了去网交会发传单的想法(彼时还没有服务商展台),获得同意,但人手怎么办?找兼职。当时公司来了专门的美工,于是设计了创意让美工做了页面,联系淘宝上一家印刷工厂,印了5000份传单,上兼职网找了4名女大学生(也做了平生第一次面试别人)。然后在网交会前一天带着4名学生现场踩了点,大致分布了第二天每人负责区域,静待展会开始。

 

第二天打车直奔展会现场,出师不顺,在下车从出租车后备箱搬传单出来的时候裤裆开叉,于是只能靠着一面能稍微纵览的墙,跟几位兼职的学生交代好发单的要领(老人不发,小孩不发)便让她们各就各位了。

 

到第二天,结合剩余的传单数量以及网商大会同步召开的情况,带领这几个学生开始赶往几个会场地点去发单,并且指定只发那种看起来像老板的(什么意思,就是那些学生模样的也不发了)。然后,终于在第二天的中午就将5000份传单全部发完。

 

这次活动,为了追踪效果,特别在传单上设计了编码,后续购买引用此编码的用户可享受一定的折扣,不过可能因为发传单对象选择不够精准(对参展商做清扫是在后面第二次参展才做了的工作),特别是在第一天没有很好控制,追踪到的后续订单数比例较低,5000份传单出去促成的后续交易笔数是10来笔,不过即便这样,这次活动还是赢利了的。而且,这次活动之后,在2009年的10~11月份,淘宝淘拍档部门成立,在2010年7月份广州的第三届网货交易会,服务商也第一次可以在展会中设立展台,这两个动作,和我们的那次传单活动是否有关,我并不知道,只知道的是,那次活动中,我们的兼职派单人员给淘宝的小二们惹了不少麻烦,但对应的,他们也第一次看到了批发商之外的属于服务商的传单。

 

(未完待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