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豆瓣阅读:开拓写作者的未知市场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12-08-13 08:47:08 编辑: 赵晓悦 点击:

2011年11月11日不算是平淡无奇的一天,“光棍节”或是“苍井空老师的生日”,让这个日子提前享受了足够的关注。这一天,豆瓣管理员推送了一条与11・11流行主题无关的消息:豆瓣阅读投稿系统之“什么样的作品可以投稿

2011年11月11日不算是平淡无奇的一天,“光棍节”或是“苍井空老师的生日”,让这个日子提前享受了足够的关注。这一天,豆瓣管理员推送了一条与11・11流行主题无关的消息:豆瓣阅读投稿系统之“什么样的作品可以投稿”。

两个月之后,豆瓣发布了自己的阅读器,起初上线的只有区区几部免费作品,“作品太少,一两天就读完了,还不够塞牙缝”。直至“五四青年节”,豆瓣阅读团队终于浮出水面,向它的用户们宣告,“现在,豆瓣阅读的作品商店即将开售”。

在酒仙桥路的豆瓣总部里,豆瓣读书产品总监戴钦告诉记者,和不明就里的用户们一样,当时的阅读团队同样心怀忐忑:“真的有人会花钱买这个东西吗?”

1

迎向写作者的“未知市场”

对于已经积攒了数年用户群的豆瓣网而言,“数字阅读是往下发展的唯一选择”,戴钦说,“在纸质书市场里已经有了读者群基础,又想继续服务于这些用户,这时候能提供什么?”

可是在去年5月,豆瓣读书的十余人小团队开始分身做豆瓣阅读时,国内数字阅读的市场环境还笼罩在一片迷雾中。在国内数字阅读这个方兴未艾的市场上,汉王等发轫于制造业的手持阅读器仅昙花一现。另一条思路则是与出版社签版权,以图书的电子化开始做数字阅读,市面上很大比例的参与者正如是运作。

“可是这些方向都存在障碍,很多出版社自己的版权清理工作做得并不好,他们也不明确有多少书拥有版权;此外,电子书平台的硬件方面也不甚明朗。”正在戴钦困惑之时,一位业余时间写小说的豆瓣工程师提醒她,“你有没有想过从写作者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这理清了豆瓣阅读的市场定位――做中短篇作品的、不受发表时间限制的市场。于是,在对民间创作者进行走访之后,豆瓣打出了一张出人意料的牌:先推投稿系统。而同类市场中,往往是阅读器先行登台。

豆瓣在不知不觉中走上数字出版平台这一端。一本书定价1.99到8.99元,网站与作者每月结算,三七分成。作为普通教师的庄蝶庵在月底获得的电子书售卖收入,达到了近乎一半的工资。

从一个标点开始的读者体验

尽管打作者这张牌,但毋庸置疑,阅读团队得继续讨好读者,把产品做出来。

一位豆瓣员工引述CEO阿北的话说,从产品层面来看,必然包含着尝试性的过程,不可能从自我的角度,为用户精心打造出一个妄图满足所有需求的产品。

对豆瓣阅读这款产品来说,“讨好读者”就得做好阅读体验,怎么做好体验绝对是个“细致活”。设计师于向飞常说的一句话,被团队成员奉为至理名言:“我们做这么多阅读体验的设计,就是为了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忽视所有版式的存在,直接投入到内容本身,这才是最好的阅读体验”。

为此,豆瓣做了一套自己的排版引擎,设计出具体的排版细则,一些纸质报刊编辑的常识和细节被充分借鉴,“比如标点挤压,避免出现在头尾”,“加入世界文学中古朴的着重号”,“购买汉仪的楷体来做信件的字体”。戴钦说,“这些事看上去很小,实际上都需要一点点的工作才能把它做好”。细节背后则有一整套筛选的机制,全组参与投票选一种字体已成常事。

在用户购买方面,小量积累的充值方式悄然积累了一笔现金流,一些在海外的中国读者也委托国内的朋友“买书”――目前仅有支付宝一家支付合作方,“马上接入银联,未来肯定会考虑和PayPal合作,方便海外的中国读者”,戴钦说。

相关阅读:

豆瓣卖书:没有海量版权只有个人作者

豆瓣到底是什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