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支付越界:打破与电商界限 或成爆发扩张新起点

[来源:] 2012-10-08 16:30:45 编辑: 点击:

如果支付业打破现有的与电子商务的界限,会不会成为他们爆发式扩张的新起点?屠波 曾任央视新闻记者,现在银行卡产业中从事品牌工作。对银行卡和新媒体长期关注。支付寡头Visa在去年推出了一款名为Right

 如果支付业打破现有的与电子商务的界限,会不会成为他们爆发式扩张的新起点?

屠波  曾任央视新闻记者,现在银行卡产业中从事品牌工作。对银行卡和新媒体长期关注。

支付寡头Visa在去年推出了一款名为Rightcliq的产品,打破了原来存在我们脑海中的固定思维。下载安装Rightcliq插件,电脑浏览器上便拥有了一个购物车,它支持将不同网站的商品放进购物车的Wishspace(愿望清单)里,并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个性化的分类标签,方便消费管理。当用户在两件商品间举棋不定时,也不必反复切换页面比较了,因为购物车已经抓取了详细的商品信息,尽可以直接对比挑选。如果用户仍然非常纠结的话,它还有时髦的SNS功能,可以寻求Facebook或者电邮通讯录上好友的帮助,以获得更佳的消费建议。此外,这个插件还有查询物流配送信息等功能。当然,所有的一切都是为最后的支付来做铺垫。当用户通过这些够酷的功能决定下单购买时,则必须使用绑定的Visa卡来进行网络支付。这款产品最大的优点就是不仅不受网站间的局限,同时还基于浏览器的支付应用,又能比购物网站更接近消费者,是一次朝电子商务领域迈进的成功越界。

近段时间,支付业的新闻不少,最惹人注目的当属占据网络支付半壁江山的支付宝,曾经风光无限的它最近却有点儿“闹心”。继京东商城宣布终止与其的合作后,百联集团和农工商旗下的储值卡也相继割袍绝义。前者表示担心它的“近亲”淘宝获取数据、间接蚕食其市场;后者声称要自立门户建设第三方支付公司。这些理由表面上都各不相同,但仔细琢磨其中缘由,会发现巧合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共同的理由——那就是电子支付的崛起,打破了原有的市场平衡,消费者与电商企业的关系正逐渐弱化,与支付工具的黏性却在加强。发起消费的初始点完全有可能由现在的购物网站转变为支付产品。

在中国, 支付业的地位一直尴尬,既缺组织又无规范,不得不在灰色地带野蛮生长。得益于支付清算协会的成立和《非金融机构管理办法》的出台,首批取得执业牌照的27家支付公司,终于可以挣脱瓶颈,顺利从游击队升格成正规军。一方面有政策支持,另一方面有多年专业积累,支付业自然希望能谋求更多的话语权。尤其是在互相依附的电子商务面前,“被管道化”是他们一直以来的担忧。随着消费习惯的改变和电子支付的普及,支付业正极力改变多年来的从属地位,掌握更多的主动权——一手紧紧拽住消费者的钱包,另一只手悄悄伸向电商领域。在没有越位限制的游戏规则里,这样的越界或许是支付业爆发式扩张的起点。

虽说梦想照进现实很难,毕竟要兼备电商、支付和搜索绝非易事,况且电商对搜索早有戒心,一如淘宝和百度的不相往来。不过,类似的尝试已经初现端倪,支付业正有意无意地做些越界尝试。比如一向被人诟病为创新乏力的腾讯,在开放的转型过程中,旗下的财付通上线开放平台(open.tenpay.com),专注于本地化生活服务的电子商务,以开放应用的形式将预订缴费、家政干洗等系列服务进行集成,并利用QQ钱包、Web QQ、腾讯朋友等多应用平台向庞大的财付通和QQ用户同步推送。此外,支付业在金融产品领域的越界则显得更加得心应手,如天天盈基金集市。在汇付天下不遗余力地推广下,将服务一站式、产品标准化和支付便利性等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也为更深入地越界注入了一支强心剂。

其实,作为市场驱动力的消费需求并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对需求的理解。因为一个电商网站就算极尽丰富,也未必能满足单个消费者的所有诉求,这是连亚马逊这个丛林般庞大的网站也不得不客观正视的缺憾。可支付则不同,不管在哪里买、买什么,这个环节是不可回避的。就好像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光顾不同的商店,但结账时掏出来的却永远是同一个钱包一样。既然如此,通过支付工具获得的消费痕迹,肯定比电商网站更能全面地反映品类、价格、频度、偏好等多维度的消费信息,还能真实地还原消费者的行为习惯。根据这些记录,消费需求就被准确还原出来,通过关联搜索,将匹配的商品信息推送到用户端,“需求”到“实现”的过程进一步缩短,只是,这不再是严格的购物,而应该是“寻人”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电商网站已经不再重要,因为他们已经被支付产品分解成碎片化的无数个单一商品。

2011年注定摆脱不开“支付业元年”这个标签。随着产业的壮大和方式的创新,越来越纷繁多彩的越界案例会涌现出来。只是,在支付业进攻的号角声中,被侵犯领界的电商们,你们准备好应对了吗?

(本文来源:商业价值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