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中关村:重启还是关机?

[来源:] 2012-10-08 17:05:11 编辑: 点击:

作者:龙诗思  二十载岁月转瞬即逝,那个曾作为中国高科技产品风向标的中关村,如今却犹如失落的亚特兰蒂斯,再无力领导中国的高科技走向。  众所周知,中国的3C产品经营渠道分三类,分别是IT卖场、品牌连

 作者:龙诗思

  二十载岁月转瞬即逝,那个曾作为中国高科技产品风向标的中关村,如今却犹如失落的亚特兰蒂斯,再无力领导中国的高科技走向。

  众所周知,中国的3C产品经营渠道分三类,分别是IT卖场、品牌连锁店以及电子商务平台,代表商户则为海龙电子城、宏图三胞以及京东商城(微博)。一方面,作为后起之秀的3C连锁以及电子商务叫嚣着要终结电子卖场的命运,另一方面,由于内部运作失利带来的诚信危机,曾作为“中国硅谷”的中关村,如今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若不重启则直接关机。

  自欺欺人的整改

  作为中国高科技技术核心区域,中关村这个概念囊括了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关村IT卖场以及如今逐步扩张的中关村不动产商会等等。而最为人所知的则是位于中关村西区的IT卖场,也就是以海龙电子城、鼎好商城、科贸商城等组成的电子设备3C产品集中卖场。

  在本世纪初,随着卖场越开越多带来的恶性低价竞争,以及各商户不惜采取各种坑蒙拐骗手法拉客户等现象的泛滥,以次充好、水货泛滥等造成的诚信缺失使中关村成为了实实在在的“骗子卖场”。

  为了重拾昔日的形象,海淀区政府对中关村卖场进行了逐步整改,淘汰现有的柜台、摊贩式经营,引入科技、金融等高端业态,着重展示、咨询、体验等服务,并将办公区域出租给高科技企业和文化创意企业,打造全新的高科技体验区。

  此次形式上的“卖场商场化”整改,看似是以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为出发点,但实则毫无意义可言。因为如今的中关村价格优势敌不过电子商务,品牌效应比不了实体体验店,在低价格、薄毛利的情况下,商户要维持生存、运营和发展,没有别的出路,只能拼数量,在有限的柜台面积上最大限度实现销售,这也造成了中关村盈利的主要渠道只能通过价格低廉的水货以及违背商业道德的翻新机来完成,商户间互相窜货的现象屡见不鲜,加上价格战导致的成本问题,中关村已不可能通过正规运营模式来与电子商务竞争,所以彻底的整改只会让中关村失去最后的救命稻草,最终都沦落为太平洋电子城关张的后果。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整改下的中关村想要彻底根除杂乱的经营环境以及严重的诚信缺失是十分困难的,而随处可见的却是商户们明目张胆的干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勾当。

  记者在暗访中发现,与几个月前中关村大街上的“热情拉客”服务不同,那些四处发放传单、见人就恨不得立马拖走的销售员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相对规范的“介绍型”推荐。

  以科贸为例,记得2年前大学还盛行一句“迈进科贸命都不要”的玩笑,说的就是一迈进科贸大门便会有十几个彪形大汉将你团团围住,然后“强行”向你推荐商品,若顾客表示不愿意购买或者想去别家比较,他们则会目露凶光开始攻击其他商户的不好,并严肃的威胁说比较之后再来就不会有现在的优惠价格了,所以当时的科贸对于大家来说便成为了证明自己胆识的好去处。

  而整改后的科贸,如今要求员工换上了一体化的服装,并声称所有货柜都属于同一个老板,因而不需要四处寻问价钱,在一个货柜上便可以买到所有想要的商品。

  但是某工作人员则向记者透露,着装统一以及不许招揽生意都是“上面”的规定,若是违反便要罚款,而实际上每个柜台只是相互“窜货”并非隶属同一厂商,货源也以水货为主,甚至会向客户直接申明某些型号根本没有行货,而每个商户之间和谐氛围只是表面现象,其实仍然暗暗较劲争抢客源。

  相较于私营企业的科贸与鼎好,国企性质的海龙在整改方面较为下功夫,至少在表面上是最具实际效应的。

  海龙一层大厅里杂乱的商户店面全部取消,取而代之的是装修精致的品牌体验店。政府要求商家提供正规服务并开具发票,每家店门都需挂有“信誉厂商”的牌子并进行规范化经营,规定工作人员不得招揽客户,只能向明确表示购买兴趣的客户提供专业指导意见。

  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如今的整改使得许多不具备经济实力的小商家退出了竞争舞台,只有资金雄厚的大商家才能自立门户并改作“正当生意”。整改后的卖场虽然形式上比较规范,但是生意肯定会或多或少受到影响,来到这里的人们看的多买的少,因为需要开具发票以及店面成本偏高等因素使得卖场价格不具有优势。

  除了一层大厅的整改以外,二层到六层的店面格局并没有太大变化,只是有部分柜台标着“停业整顿”的告示。最为明显的是,海龙在商场各处都放着杜绝假冒商品、提倡诚信服务的牌子,并在客梯里明示了“7层以上不享受海龙电子城购物保障”等字样。

  但是记者在二层一家商户询问时却被告知其店面不在此处,要求记者跟他到9层办公室洽谈。更出乎意料的是,卖家为了避开海龙官方的消费提醒,带领记者走的是没有告示牌的货梯。

  在记者开始询问某机型时,销售员使出惯有忽悠伎俩说该机型不好,性价比不高,并极力推荐目前只卖2200的iPhone3。(但其实iPhone3早就已经停产,他们大力售卖的只可能是翻新机。)当记者表示该机型过于陈旧时,他们便大幅度降价,甚至表示1700便可以买到32G的iPhone3。接着便开始推荐各种水货机型,说是除了价钱与行货并无区别,有一位销售人员则直接声称:“来海龙购物的都是冲着水货来的。”

  当记者问到整改问题时,他们则表示这虽然是官方行为,但却阻止不了各品牌厂商租赁门面,再转租给销售商做代理,因而销售商便可以打着某一家企业的品牌店名卖各种其余的产品。

  由此可见,在“信誉商户”锦旗的背后,仍然是群魔乱舞的混乱场面。

  B2C的失利

  早在2009年海龙电子城便对外宣称其有筹建B2C电子商务平台的愿望,希望通过线上线下的整合,对消费者提供维修、服务、购买、咨询以及售后方面的服务。

  但是到目前为止,海龙的官方网站也只有部分促销活动的发布,没有各家店面的介绍,没有最新产品的宣传,甚至连新闻动态的更新也不具有时效性。

  当记者表示希望就线上线下结合问题对海龙负责人进行采访时,却遭到了各个部门领导的互相推脱,并最终表示不愿意接受采访。

  海龙向电子商务跨步的计划为何会夭折,原因其实不难看出。

  首先,海龙作为国家扶持的企业,基础的稳固或许使其追求创新的意愿比较不突出。

  其次,海龙IT卖场大多是租赁制,建立一个网上购物平台需要有效的整合实体卖家全部进军网络市场,这是一个庞大而繁琐的工程,依仗着线下电子产品交易量与销售额领先的优势,海龙并没有动力做出巨大的改革。

  再者,已经被扣上“诚信缺失”帽子的海龙,很难再次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同样是选择电子商务购买的客户会选择信誉度较高的京东商城等企业。

  此外,作为物业的海龙没有商户的绝对管理权,统一所有商户去做B2C很可能会流失那些以水货生意为主的厂商,因为在网上公开使用固有“骗术”是受到严厉监管并且有理可循无法抵赖的。

  最后,做卖场起家的海龙对于网购的物流没有设立自己的体系,送货问题将会直接阻挠其进军B2C的步伐。

  IT卖场的未来

  现如今,因为品牌机的价格降低,买电脑的人们更多地会去选择服务更为优质的品牌机,宏图三胞的服务质量与信誉远胜于海龙,而国美(微博)、苏宁(微博)等家电卖场的电子商品种类也越发齐全,电子商务的价格越来越便宜,支付形式趋近完善,这使得IT卖场必然会面临被淘汰的窘境。

  可见,中关村之所以撑了这么多年,其核心竞争力只是物业而已,地理位置的优势并不能弥补其经营能力的单一。经过时间的考验,曾经如朝阳一般的IT卖场也沦为了夕阳产业。

  虽然电子商务与传统零售业相辅相成,都有各自不能取代的特征。传统零售模式使得消费者可以到实体店体验,通过自己实实在在的观察并做出判断,付完钱就能搬走,而网购的好处就是方便快捷,符合现代人生活节奏。

  可是未来IT渠道的主流是朝着电子商务发展的,因为电子商务包括物流、配送、采购价格、产品种类、货币支付、信誉等在内的各个环节已经相对成熟,对于海龙来说,既然走不成线上线下结合之路,那稳妥的走好实体体验店之路是其不至于灭亡的重点。

  中关村IT卖场的整改必须下狠心连根拔起之前的弊病,否则会落入死机的困境。

  从以往经验来看,首先需要通过放弃摊贩式经营来表达决心,引入卖场式经营的同时大力整改不法商贩,将水货与骗局杜绝到底。

  其次,卖场式经营需要引入现代化管理,在提升档次和品牌的同时,加强体验式销售,这样才能把顾客从电脑前重新拉回来。

  另外,渠道也需要打破固定格局,为适应新形势下的行业并存发展重新制定规则。

  最后,利用纸媒和网媒进行宣传,并尽力适应电子商务,注重口碑营销和售后服务,通过网络让购买者来到实体店消费,既有实体店的形态,又发挥了网购的优势。尽管近年来中关村IT卖场的乱相使人侧目,希望中关村IT卖场能顶住压力进行大规模革新,拜托走向灭亡的末路。

  山寨的硅谷

  提到中关村,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中国的硅谷”。然而中关村与硅谷又岂能同日而语,正如业内人士所说:“称中关村为硅谷,只是玷污了硅谷这个名字”。

  20多年前,中关村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村”,有田、有菜、有小路,各种摊贩鱼龙混杂,可谓真真切切的“菜市场”。渐渐地,小商贩们开始售卖盗版光盘,3C产品商户逐渐增加,继而形成了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之后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收地建楼,引入高科技企业,形成大规模的IT卖场,目标直指美国硅谷。

  中关村与硅谷虽然都紧邻高校和科研院校,并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且交通便利。但是中关村从本质上与硅谷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以菜市场起家的中关村,根本没有规范的创业中心,严重缺乏对高技术项目的技术鉴定以及产业转化能力。并且其引资限度单一,对于照搬外国成功模式或者看似成功的模式的商户,或者拥有高学历、高技术、有效工作经验等人才都大力支持,而对于自主创新企业或是资金不够雄厚的企业则不闻不问。

  另外,中关村没有有效的风险投资机构,难以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使得怀揣梦想的创业者步履维艰,最终不得不将梦想扼杀在摇篮中。这种无风险无创新的投资模式已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关村将走向一潭死水的困境。

  其次,中关村立志于积极扩展园区面积,政府的大力支持也为其不断扩张地皮建楼引资起到了促进作用,除了原有的中关村科技园以及IT卖场以外,目前成立的中关村不动产商会已在京郊与外地筹资建设,进一步证实了中关村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商业开发地产公司,与科技创新毫无接轨。

  再者,中关村科技园虽然依仗政府扶持,却没有以大学和研究机构为主要技术依托,流失了大量可利用的技术来源,使得园区内很多高新技术企业却没有高新技术的研究力量。因此,园区不但不能产生很高的经济效益,更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科技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没掌握核心的产品技术,产品就不能算作是高科技。

  最为重要的是,中关村租赁给商户的卖场形式无法形成社会网络和区域创新网络,科学家工程师的创新成果无法通过自建网络进行技术协商以及专业研究,使得合作创新受阻,造成了科研成果低水平重复以及技术创新动力弱等后果。

  总而言之,中关村与美国硅谷不但实力悬殊巨大,甚至根本没有可比性。

  重启或是关机

  “中关村光环”已不复存在,中关村早已无力领导中国的高科技走向。当年那个所谓以“创新”起家的中关村,与其同时诞生的四通等企业也由于经营不善不得不走向倒闭的末路。

  如今的中关村,除了IT卖场需要大规模整改以外,整个中关村科技园的运营模式也需要从根本上改变。

  首先,在学习美国硅谷成功模式的同时,要结合自身特色与优势,不能照搬照抄别人而造成水土不服的窘境。政府的大力支持充分表达了想借助中关村知识技术密集的优势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得更好的愿望,但是政府却不应该直接组织指挥及操办高技术产业,不该为企业规定发展方向、产值和利润目标,而要着重为包括技术人才和经营人才在内的各种专业人才创造适宜的环境。

  其次,充分利用有效科技资源,结合高校以及研究院的科技创新成果,投入资本进行技术合作,形成有效的创新思路及拓展技术体系,保证有发展前景的科技发现不会因为资金或重视度问题无端流失。建立即行有效的风险投资机构也是稳固潜力创新的必要前提,只有形成一套完善的VC机构才能鼓励个人创新以及有发展前景的项目得到资金上的支持,也能从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产业链的发展。

  另外,中关村企业间社会信用关系严重缺失,合作信任基础和纽带均十分脆弱,造成社会资本贫乏。因而应该加强专业化分工和社会服务体系,解决目前信息透明度不高、商业信息不充分、信息传递时间长等问题,使得企业能够准确、及时的找到供应商、制造商、服务商等配合工作,并能快速联系顾客沟通要求,有效的提高企业效率,从整体模式上整合中关村发展方向。

  最后,应建立区域创新型社会网络,使得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可以在非正式的自建网络中相互交流,共同解决技术或专业性的问题。利用网络产生的创造性协同作用,将商业竞争的推动力转化为通过合作进行技术创新的能力。因为在这种网络中,人们会为了获得高额报酬和实现自身价值而努力奋斗,从而创造更多的创新及商业价值。社会网络是硅谷成功的关键之处,也是中关村最需要治理与改善的核心,只有建立切实有效的网络机制,才能保证新兴技术的及时沟通与研究,通过专业人士的理念对焦迸发出更出色的技术火花。

  我国的技术市场供给者主要是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目前需要形成自组织或与组织相容的社会网络和区域创新网络,避免科研低水平重复并创造更多更新的高科技技术,积极鼓励扶持技术研究与发展,保证新想法新技术得到最完善的重视与发展。

  综上所述,中关村想要避免整体关机的窘境,必须切合实际,汲取经验,改掉盲目扩张的劣根性,结合自身情况建立有特色的产业模式,洗心革面做一次重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