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中国:从To B到To C (转)
[来源:] 2011-03-02 22:33:00 编辑:pono 点击: 次
10年国内电子商务的火爆,在新年到来之前被狠狠地踩了一脚刹车。
2010年底,麦考林、当当上市归来,京东当当价格鏖战,电子商务产业风头正健。然而,这个风头很快被月入万元的快递员、提前过年回家的快递公司们所消弭,再
2010年底,麦考林、当当上市归来,京东当当价格鏖战,电子商务产业风头正健。然而,这个风头很快被月入万元的快递员、提前过年回家的快递公司们所消弭,再
10年国内电子商务的火爆,在新年到来之前被狠狠地踩了一脚刹车。
2010年底,麦考林、当当上市归来,京东当当价格鏖战,电子商务产业风头正健。然而,这个风头很快被月入万元的快递员、提前过年回家的快递公司们所消弭,再狂飙突进的电商如果被物流短板所掣肘,一样难以言快。
火爆的电子商务,被跟不上的物流服务踩了“刹车”。未被满足的行业需求以如此突兀的方式出现,通常意味着一个产业发生突变的拐点来临了。也预示着这个拐点上,中国物流这辆快车要换发动机----从制造业驱动换为电子商务驱动。
阿里巴巴很早就预测了这一趋势。三年前,我向阿里“总参谋长”曾鸣请教阿里集团系对物流的看法,他简练地回答:“我们认为物流要从to B转向to C。”
然而,为甚么从To B 到To C,物流突然“踩了一脚急刹车”?因为从To B 到To C,不仅仅是简单的需求转移,而是数十倍乃是上百倍的需求放大。举个容易理解的例子:一个典型的便利店,每天至少有1000人次购买。支持这一天的店面销售,只需一次配送就足够了,而如果以配送到消费者家的网购方式,需要上千次配送。以淘宝订单数据做测算,从To B到To C ,物流服务费用的放大乘数大约是70倍。也就是说,电子商务占社会零售总额比例每提升1%,配送行业的收入就会增加70%。
电子商务让物流需求放大了70倍,多么强的发动机。不过任何一辆车,突然换个70倍马力的发动机,传动、底盘、电路各个子系统都需要时间来适应。来一脚急刹车是很自然的,而且恐怕还不是一脚。对于当前的物流体系来说,90%以上的仓库、设施、人员乃至系统等主要资源都掌握在尚未参与电子商务的物流企业中,都还主要运行在传统产业的需求环境中,无论是改造仓库运作、提升配送速度还是建立到户交付能力,当前掌控主要资源的物流主力军尚未做出及时反应。现在动起来的仅仅是新生力量——快递公司。
但是,这个机会是如此诱人,粗略计算一下就知道,假如五年内电子商务能超过社会零售10%的话,将创造二、三千亿元的新增物流服务市场,至少可以孕育容纳三五十个物流公司上市。
那么,电子商务都需要什么样的物流公司呢?
以顺丰、EMS为首的快递服务当然是首当其冲,但是,电子商务所需要的物流服务,远远不止于快递。因为我们不仅仅要在网上买书和衬衫。那只是网购故事的开始。我们更要上网买双人床、冰箱、空调乃至进口龙虾和轿车。这些都不是快递能够提供的服务,而需要冷链物流、零担快运、大件物流、特种运输等等各种各样的物流专业服务。事实上,快递仅仅能适合一小部分产品的配送需求。
从卖家的角度,你不仅仅需要有人配送,还需要有人把订单处理、仓库分拣、标签、长途运输与全国各地的末端配送有机地链接在一起,才能快速准确的实现消费者的需求。这通常也不是快递公司提供的服务,因为快递的魅力就在于通过标准的节拍达到隔夜配送的效率,难以为每个企业定制个性化的服务。
我们可以把前一种服务看作是各种各样的“物流产品”,后一种服务看作是集成各种特色产品的“物流平台”。为电子商务服务的物流公司,可以简单地分为“平台型”和“产品型”。
“产品型”的物流公司必须有某个地区、某一类产品的独特能力,例如各地大大小小的“落地配送”公司,他们的独特能力就是搞定某一个城市的到户配送,事实上,即便大如顺丰的快递公司,也是一个典型的“产品型”公司,“隔夜配送”就是它的标准产品。
“平台型”的物流公司必须有面向电子商务卖家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整合服务的能力,使得卖家无需关心物流细节,从而将全部精力投入与营销而不是履约。
最近江湖上的发生的一件事可能迫使每个有野心的物流企业家在产品或者平台之间做二选一的明确站队,那就是阿里集团高调宣布自己的物流战略,阿里宣布自己不做物流,只做三件大家不能做的事:做“物流宝”用信息把各种物流环节衔接起来;做仓储基地集中整合每个地区的转运及产品处理;做投资帮助物流企业的发展。而这三件事情,加在一起恰好是一个完整的物流平台。因为平台型物流公司恰恰需要这三个核心:信息是神经,仓库是心脏,服务伙伴体系是四肢,不多不少。
那一天,马云在台上说,数百家物流企业老板在台下做选择题,是加入阿里系还是离开,也就是做产品还是做平台。
这选择对一些人来说简单而快乐,比如那些小型的配送公司。因为他们本来就是一个地区性或专业性的“产品型”物流公司,只要自己的“产品”好,傍着淘宝就是上规模。
但不是所有的人都那么轻松,以加盟为主的“四通一达”就必定很纠结。因为马云是在逼着他们站队,站在阿里这一队,意味着必须踏踏实实做“产品型”公司,尽快变加盟为直营。想做“平台型”物流服务,靠着阿里就完全不靠谱,因为有奶便是娘的松散加盟商迟早跳过自己直接接入“物流宝”,成为阿里物流系的地区成员。
而那些为制造业提供服务的物流企业,从一开始就是“平台型”物流企业的基因,阿里的宣示,明明白白是来自对面的冲锋号角。我在会场见到一位国内优秀第三方物流企业老板,当时对我说,回去就要让动员全国营销,目标是国内其他各大中型电子商务公司!
除了高调的阿里,其实京东、当当等电子商务企业都已经大规模投入于物流能力的建设,他们的介入正在彻底打破电子商务行业与物流行业的界限,直接点说,他们都将成为平台型的物流公司。而且,他们将以互联网的精神重新定义物流服务的内容、标准和方法,对于这样的平台型物流公司,互联网是订单来源的首要渠道,是客户服务的第一界面,是各个环节作业伙伴的协作基础,他们会逐步以此为前提建立覆盖全国网络、提供各种品类的全面物流服务平台。在未来的若干年中,中国物流发展的标竿,将不再是UPS和Fedex,而是这些新型的、互联网化的物流平台。
这些新标杆对市场的意义,是给每个人提供了一个作出明确选择的参照系。就像当下的移动互联江湖一样,每个人都知道,你要么做个iphone,成为让大家打电话、上网、玩游戏都离不开的平台。要么做个“愤怒的小鸟”,让大家无论用哪个平台都最喜欢你这款游戏。Z在中国物流产业从To B到To C的大进程中,需要有iphone这样的平台,不只一个;也需要有“愤怒小鸟”这样的产品,千千万万个。
能成为iphone当然很伟大,做个“愤怒小鸟”也很不错。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作者系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物流专业仲裁员;宝供奖励基金评选委员会的物流信息专家等。)
-
外行看亚马逊的仓
为啥他的仓库只盖一层,上层空间不是浪费了?? ...
- 外行看亚马逊的仓库(多图)
- 听说《邮政法》规定了先验货后签
- 请问各位派友,怎样做好银饰和皮具
- 如何提升EMS递送成功率
- 看看joyo的快递系统
- 请老师推荐关于仓储的书
- 一家大型快递公司每天有多少业务
- 朋友合伙入股开网店 股份和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