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其实只想吃包子,可是不得不买过包子铺
[来源:] 2008-10-04 00:15:00 编辑:老榕 点击: 次
物流“阳光” http://www.sina.com.cn "天下乌鸦一般黑",这是有些人对当下国内第三方物流服务的评价。如果这个悲观的评价多少反映了目前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整体低水平发展的状况的话,北京的阳光网达电子商务服务公司则是这"一般黑"中透出的一丝亮光。 与王峻涛"分工" 说起阳光网达,不能不提8848。 1999年4月,8848开始实际运营之初,网上的订单量还不是很大,配送业务通过普通邮局和EMS就可以完成。随着业务的发展,电子商务对配送的特殊需求开始被人们注意。例如按JIT(JustInTime)规范,要送的货品一定要在客户指定的时间内送到,早了不行,晚了也不行。还有货到付款、退货等要求,在传统的物流配送里几乎是没有的。8848开始给EMS提出这些要求,但是EMS很难完成这些附加的任务。 8848想到了速递公司,试图在这些公司里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合作了一阵,8848发现了一个不能不解决的问题:货是8848出的,速递公司只是帮着送。但在客户那里并不做这种区分,在客户心目中,速递公司的速递员就是8848的职员。而在这些传统的速递公司里,人员素质实在不敢恭维:这些人很可能就是从大街上随便招来的一个外地民工,穿着不是很得体,骑一辆破自行车,把货送到就走人,其他什么也不管。这给8848的形象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8848向这些速递公司提出:要提高员工素质,注意公众形象。考察了一段时间,8848觉得真正能够跟着自己的要求走的只有阳光运捷速递公司。这家公司也就是今天阳光网达的前身。 在考察期内,8848曾和多家速递公司的老板谈话。与阳光运捷接触的过程中,8848感觉阳光运捷对信息处理IT化的要求非常强烈。这种超前于其他速递公司的信息意识当然与阳光运捷的老板张子录不无关系。毕业于天津师范学院的张子录说,从大学毕业到现在,从给人打工到自己开公司,他有的是想法,就是没有资金。而用8848的话说,在传统的速递公司老板当中,能在做业务的间隙里拿出一张ChinaDaily读的人恐怕屈指可数。别的速递公司想的是如何降低人员工资,如何从这个月挣5000元,变成下个月挣10000元。而张子录和8848的王峻涛谈的是如何加强服务,要加强这种服务需要做什么。 王峻涛让张子录写一份正式的投标书。张子录交上去的却是一份简历,还有自己对8848的认识、对电子商务的认识。这份材料给王峻涛留下了深刻印象。王峻涛对张子录说,你很实在,你坦诚地告诉了我,你自己公司的钱不足以在新的层次上突破发展。如果你需要帮助的话,我找朋友帮你,帮你们拓展业务。王这里说的"朋友"之一,就是后来与8848共同于 张子录回答王峻涛:那你干嘛不自己办物流,我来应聘就可以了,我的简历不是都已经给了你吗?王峻涛则称:这不符合专业化分工的经营趋势吧。再说了,我们是外行,我们怎么能外行指挥内行呢?想指挥也指挥不动啊。一来二去,双方谈得很是融洽,于是开始分头进行合作的准备工作。 此时,张子录的"家当"是:2辆卡车,3台电脑,12个人,还有做速递8年积累下来的客户资源。不过,在合资成立阳光网达时,各方都是以实际资本投入,没有计较各自的无形资产。张子录等人只占少数股份。苏启强是第一大股东,董事长;原来在8848负责物流配送的副总裁赵立奎过来任COO;来自西门子自动化分析技术服务中心的祝强任CEO,张子录任副总经理。 提升的挑战 合作组建起来的阳光网达,成为两种企业文化的交汇之地。 阳光运捷所代表的传统速递公司,是劳务密集型的企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而祝强、赵立奎以及他们下面那些做系统开发的人员都是从管理比较规范化的大公司出来的,在知识密集型的企业里受过熏陶。如何整合这两个层次的人力资源,是管理上的一个挑战。因此,双方尽量避免文化上的直接碰撞。 在阳光网达位于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的总部,祝强等人在一楼办公,而张子录和配送人员则在分检中心所在的地下一层。对处在这两个物理层次的职员,阳关网达分别施以不同的管理方式。IT技术部门的脑力劳动得到了充分的尊重,核心开发人员的工资可能突破五位数,而配送人员的工资一般在千元以下。而且,IT人员可以实行弹性工作制,自由决定上下班时间。 为了不让从传统速递公司过来的人产生不舒服的感觉,祝强和赵立奎他们甚至从来就不打领带,尽量从外在形象上拉近和配送人员的距离。而张子录则要求跟他摸爬滚打过来的兄弟们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向高水平高层次靠拢。对阳光网达来说,要实现两种文化的平滑连接,显然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在观念和意识层次的融合。 企业文化的融合只是阳光网达面临的挑战之一。阳光网达还需要努力完善他们的物流管理系统。现代物流行业强调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一是高度信息化的手段,比如实时反馈与查询被视为物流系统发展的"高级境界",是一个物流系统信息化、规范化和服务质量的综合反映。第二是结算,如果订单数很多,而每一单的订货量大小悬殊,再涉及到退货、代收货款,运费里又涉及到普通、加急以及保险费等,结算非常复杂。这种海量工作,只能通过计算机进行,才能实现物流系统管理平台上各种信息流准确顺畅地流动。 目前,阳光网达在北京市区围绕三环路的四个角共有四个配送点,分别在蓟门桥、三元桥、劲松和广安门。其中广安门配送点主要是为8848服务。每天傍晚,按照与电子商务网站约定的时间,距离该网站最近的配送点发车前往网站,交接之后,配送人员将货物和单据带回配送点,经过一番分检,配送人员将各配送点的货物装上转运车送至阳光网达总部的分检中心。随着交接工作的进行,阳光员工开始进行紧张的人工分检工作,将当天收到的货物分类存放,填写原始数据,制成相应的表格,传到相关部门,再把总单变成记录有货品发送目的地信息的分单。第二天早上6点,转运车满载着这些货品由分检中心驶出,最迟在8点半之前将有关货品送回到相应的配送点,配送点经过核对、分拣,调度安排好配送路线。然后,配送人员打电话与货主联系、送货。客户签收之后,配送人员将签收单和客户的反馈意见返回到配送点。 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卡车上货品的物理流动的,是相应的单证流动和计算机上的信息流动。清晨,分检中心将前一天夜里的货品单证送至单证中心,进行信息录入,并将单据整理归档。信息部则根据每天中午从各配送点取回的签收单,在计算机上进行勾对、结算和签收,及时反馈相关信息给客户。此时客户已经可以通过阳光网达的网站进行简单的在线查询。 目前对北京市内的配送业务,阳光网达向电子商务网站承诺的是从网站通知去提货开始24小时内送到。如果是上午取的货,下午就配送;如果是晚上取的货,第二天早上配送。这样,实际上属于阳光网达的送货时间只有6到8个小时。之所以承诺24小时,是防备出现有货送不出去的情况,比如收货人不在,电话又联系不上等。 在配送过程的前期,后台的记录工作之所以只能在纸上进行,是因为阳光网达的物流管理系统还不能完整地实现各种功能。在阳光网达的网站上已实现的网上下单和查询功能都还很基础、很简单。完整的"信息流在先,物流在后"的新系统还在开发之中。不过据估算,这套系统的维护成本不低。把人员工资、服务器管理等费用算进去,每月最低也要花40万元。这对一个货运公司来说,是一笔很重大的负担。因此,阳光网达一直不敢上这套系统。想改善服务,就得增加成本,这是一个矛盾。阳光的第二轮投资,就主要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手段往往是一把双刃剑。借助于IT手段的规模化处理作业,就可能存在灵活性不够的缺陷。比如,可能有一件货是从芍药居2号取的,要送达的目的地是芍药居3号。本来这是很近的一段距离,但是按照现有系统的信息处理流程,是不能直接从2号送到3号的。这件货品仍然得经过分检、配送等一套完整的处理路径,最后送到客户手里,这时可能已是12小时以后了。因此,在物流管理系统中,在"原则"之外,还得增加"例外"处理功能。又如,在以前,为了防止各个配送点作业规格和标准的不统一,阳光一般是不接时间要求过于急迫(比如要两小时内送到)的零散业务的,但现在这种业务越来越多,各配送点就得变成四个灵活机动的"游击队",快速处理这些紧急业务。这些,都是阳光网达需要调整和完善的地方。 e960的梦想 物流行业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物理网络的覆盖能力。阳光网达网址中的"e960"的寓意,就是要把自己的物流网络遍布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华大地。但要完成这个目标,所需要的时间将会很长。物流行业的一大特点就是垄断性,美国的UPS垄断各地市场花了90多年,Fedex也花了四五十年才达到一定规模。 身为公司副总经理的张子录,一直以来的一个主要工作就是在全国各地出差,发展代理加盟阳光网达的连锁配送组织。这个组织的目标,就是要把全国各省市地区的运力重新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服务、统一价格、统一管理、统一标识的紧密合作的团体。张子录挑选代理的标准,不是看他有多少个人、多少辆车,而是看领导者的能力和素质,看他的信息意识是否能和阳光网达接轨。 中国地域辽阔,阳光网达同时还在利用IT手段发展加盟代理,以实现低成本扩张,形成有一定覆盖面的物理网络。互联网络的发展,使得这种以技术为链条的虚拟扩张成为了可能。通过互联网,阳光网达查询到有配送需求的电子商务网站,就派人去和他们联系,争取谈成业务,然后直接交给阳光网达在当地的合作代理去做,而且业务利润全部为该代理所得。 从这一系列作法当中,我们可以隐约看到阳光网达着眼于长远的发展思路:原来这些代理们只知道配送这一个环节,现在阳光网达把一个网站从头到尾的物流业务都交给他们来做,让他们增强对完整物流的理解,增进对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而把利润全部让给他们,可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有了积极性,他们才会感到前途的光明,才敢去投资建立和完善自己的物流管理系统。而他们将来选择的物流管理系统,很有可能就是阳光网达现在正在开发的产品。(李智晖) ----------- 2000年左右,我们的物流系统。 回首往事,有些事情,不是做错了,是做早了。现在正好。 |
-
外行看亚马逊的仓
为啥他的仓库只盖一层,上层空间不是浪费了?? ...
- 外行看亚马逊的仓库(多图)
- 听说《邮政法》规定了先验货后签
- 请问各位派友,怎样做好银饰和皮具
- 如何提升EMS递送成功率
- 看看joyo的快递系统
- 请老师推荐关于仓储的书
- 一家大型快递公司每天有多少业务
- 朋友合伙入股开网店 股份和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