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王利芬:“三驾马车”开拓网络媒体

[来源:] 2012-10-07 14:13:14 编辑: 点击:

从她说话时的那股“劲儿”上就能看得出,王利芬是一个敢想敢干的人。创业最初的冲动,也许就来自于一个人某一刻和自己心灵的直接对话。而灵魂和思想的铸成,有其自然发展的脉络。在思想的指导下,创业作为具体的行为

从她说话时的那股“劲儿”上就能看得出,王利芬是一个敢想敢干的人。

创业最初的冲动,也许就来自于一个人某一刻和自己心灵的直接对话。而灵魂和思想的铸成,有其自然发展的脉络。在思想的指导下,创业作为具体的行为,又由一连串事件构成另一条清晰的脉络。在王利芬身上,这两条脉络被勾勒得很清楚,又融合得很坚定。

犹豫

2005年,王利芬从美国留学归来,写了一本《对话美国电视》,但是,在美国的采访经历,让她感觉到传统电视媒体正走向衰落,所以“回国之后其实我就想离开电视台了”。

但是,如果她那时离开,就不会有今天的优米网。虽然当时她已经清晰地看见了自己脚下的旧的船板或将沉没,但她当时还没有从精神上找到新的皈依。所以王利芬说,当时自己的全部本事就是电视内容制作,离开电视台可能就是做个传统的“内容提供商”。

当时电视媒体正在进行制播分离改革,面对央视的挽留,她选择了去制度更灵活的风云频道,又因为受到美国一档《学徒》电视节目的启发,回国第二天她就和台长提出筹划一档电视节目的构想,这就是后来的《赢在中国》。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其实是王利芬的初次创业。自己找投资建团队,“除了钱不归自己,其他都一样”。今天看起来,正是从这个节目开始,她找到了自己直到今天还在关注并将一直坚持的内容方向,也就是“创业”这个主题,并不断开掘,也是在这个平台上,她积累了很多资源和经验。

顿悟

2007年11月,王利芬在迪拜参加一个会议,哈佛一位教授的发言让她感受到“醍醐灌顶”。“一般来说人需要做两种事情,”那位教授如是说,一种是专业性的或者说是技巧性的事情,这种事情什么时候做都不晚,这次做错了,再次做对就是了。但是有一些事情如果说做错了,就永远没有改正的机会,这件事情说大了就是正确判断时代趋势的发展,说小了就是在人的一生发展中将某些机会错过。

其实,当时王利芬正在为一个问题所困扰,“我们看中的人都不看电视,人家都上网了”。在迪拜,她感慨了自己的困扰,听到的人就告诉她说,“那你就做互联网上的内容啊”。“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用了更多精力在互联网上。”王利芬说。

按照她的性格,就如同当年从学文学转行电视、从不懂编辑机到快速成为优秀的《新闻调查》记者、一年编出十几个45分钟的好节目一样,王利芬一旦决定弄懂什么,其他的似乎一切都不是问题。难怪有人曾经这样评价王利芬:“她是那种前面没有路,就是把墙撞个洞也要过去的人。”

迪拜归来之后,王利芬一边潜心研究网络,一边依旧做着电视节目,但是她对于网络理解的加深,从她在后来一些节目中对一些人的采访中不经意地流露出来。

比如她会和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探讨传统媒体与互联网、媒体的革命和互联网的未来以及中国的互联网对于社会的改变等话题;她也会和最早的博客作者和倡导者、帮助“分众传媒”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维众创业投资公司副总裁毛向辉充分探讨互联网的未来发展;她会选择和中国互联网的符号式人物李开复就谷歌未来的话题展开交流。同时,为了将理念付诸实践,王利芬在《我们》栏目工作时,还做了一个栏目的网站,更形象地“了解了互联网一些基本特性”。

所有这一切,其实都可以归结为一位传统电视人对网络新媒体的试探,那种掺杂了复杂感情色彩的向往和试探。

破茧

2009年4月,王利芬赴美国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接受培训。她所在的那个培训班上,很多人都是做管理咨询的,跟他们谈起出差的旅途劳顿,这些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去一次中国很累,“十几个小时,还有时差”。这让王利芬突然觉得,“其实咨询不就是说话吗,你两个人把视频打开,现在那个Skype很简单,你就打开呗”。

于是,对网络向往和研究多时的王利芬,突然萌生出一个C2C网站的好点子。“这个点子让我觉得自己非做不可。”王利芬的“点子”类似淘宝,构建一个平台,让网友在虚拟空间里实现自由交易,只不过这个平台交易的不是实物,而是“精神产品”――经验和智慧。

也因为这个点子,王利芬再次向中央电视台新台长提出辞职,并终于获批。2009年10月,她开始全心投入到自己新公司――优米网的创业中。

网站对王利芬来说,毕竟是一个全新的尝试,需要人帮忙。她很快就找来两个比较核心的神秘人物――设计总监和技术总监。技术总监原来一直创业,后来又在大的跨国公司待了一段时间,但是因为不喜欢那样的一个环境,当王利芬跟他谈了创业的事情给后,就欣然加入了新的团队。“他这个人很值得信赖,就是愿意做事,他身上就流淌着创业的血液”王利芬说。

而另一位不到25岁的设计总监,则是王利芬从新加坡挖来的,“有点像小天才那种感觉”。他的设计水平很高,优米的网站架构主要就是他一个人设计的,“大概不到一个月就完事了”。

以他们两人为核心,王利芬很快搭建了一支20人左右的团队。为了让自己网站的技术能够过关,王利芬还带着自己的技术总监,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和她认识的全球近十位“最牛的”网站技术专家进行交流,“把我们的互联网网站、网络架构全部画一遍,总共不知道画过多少遍了”。追求极致的性格,让王利芬经常会有一些不太实际的想法,比如他们会考虑把硅谷最牛的技术全都跟自己的网站对接,网管技术的任何问题全都亲自摸过一遍。

分页标题

代价

但是,恰恰是这个凝聚了很多人心血的C2C网站,仅仅在上线两周后,就被王利芬亲手扼杀了。

去年11月底,这个电子商务网站上线,但是王利芬很快就发现,自己被用户“抛弃了”。这时候她才意识到,虽然愿望非常好,但是却没有人愿意买单。一连串的现实问题摆在面前――该由谁来讲经验?讲完了之后,用户觉得你不值1000元,那么仲裁委员会每天和人扯皮,这又该怎么办?“而且讲的人的态度好坏都是问题”。

王利芬意识到,这个时代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消费者和受众再也不需要你教育他们、领导他们、引导他们,而是他们要参与,他们要表达内心的愿望。

既然不能教育用户,就需要向他们请教,了解他们真正的需求。王利芬于是开始向用户了解需求,用户告诉她:“把电视台经常请的名人找来,真正有经验的专家找来,我们愿意听。”王利芬心想,这不就是媒体和广告模式嘛。但是,这次她并没有匆忙动手,而是撒开了几乎全部人马,就更具体和详尽的问题展开了用户调查。

韩雪是优米网创业伊始就招进来的员工,她清楚地记得,她被派到消费者和用户那里的唯一一个任务就是向他们询问:“如果我们办这样一个网站,你最希望解决的是什么?”

调查结果显示,用户更关注的,其实是就业的问题、找工作的问题、职场发展的问题、情感的问题和心理的问题。经过一个非常漫长的真正到用户、到消费者那里去体验调查之后,王利芬这才走上了目前优米网所呈现出的道路。

在遭遇挫折的过程中,王利芬却认为大有收获:“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困难。”那些“比以前在电视台对我还好”的朋友,却让经常不露声色地安慰和鼓励她,甚至被感动得多次流下了眼泪。“这种例子很多很多。”王利芬说。

反思

失败,在王利芬看来,就好象走了一段弯路。“但那段弯路比直路还有用,正因为有了那个过程你才会经常体会到,原来路应该是这么走的。”

“我们现在做的这个事情很难借鉴任何一个成型的经验。”事实上,在王利芬之前,电视媒体人的创业案例当属王长田的光线传媒和杨澜的阳光卫视。只不过,前者属于单纯的制片公司,后者则依然依托传统的电视平台。而优米网则全然不同,是一个以网络为大本营的媒体立体交叉平台。

不过,对于优米网的核心竞争力,王利芬有着清楚的认识,她用“三个相对”来总结:在解读青年人所面临的难题的时候相对准确;做成文化产品的样式时相对生动;做完之后的内容送到年轻人面前的时候手段相对多样。 虽然在外人看来,优米网仿佛是王利芬一个人在操持,其实现在优米网的管理团队已经有10个人了,“而且他们都是在业界很不错的一些人”。优米网的团队特点是网络的人和传统电视媒体的人一起搭班子,共同摸索和把握着优米网的航向。与此同时,该特点也恰恰是优米网目前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打造团队,其实是我花费心力最多的地方。”王利芬对本刊记者解释说,现在的公司是一个杂交品,电视人才是《赢在中国》的原班人马,互联网团队是新组建的,两拨人的水平虽然都很不错,但是他们的文化、工作方式、思维方式和职业习惯,都会有一定的差别。电视团队相对来说更重执行力,而互联网团队则更重视创意,随意性也比较强。

王利芬说,现在她做的最多的工作,就是让这两个团队,尤其是管理层能够“齐步走”,能够让他们在一个相对相同的思维平台下,相对比较接近的职业状况下来做事情。

除了管理团队,王利芬还招了50多个应届毕业生,包括本科生和硕士生,在这点上,王利芬特别注重对团队价值观的从头塑造,这也是她选择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的原因。

成熟

依靠着生机勃勃的团队,优米网在磨合中步入正轨。

在产品层面,优米网靠“三驾马车”。“在路上”关注个人困惑;“创新中国”则是借鉴国外网站来做的,“因为我发现那个网站的时候,我能整天的在上面不下来”;还有“创业门诊”的具体创业问题答疑,“如果说未来还有一个要加的话,就可能是教育”。

不过,在优米网上线之后,被外界关注最多的反而不是“三驾马车”,而是那些被“拍卖”的名人的时间。比如史玉柱,“是他自己提出来可以被拍卖的”,而且俞敏洪也跟王利芬说,自己每年可以“被卖”两三次。

有很多关注王利芬的人也在给她提出各种建议,“比如有人说,你能不能把世界上著名的、大的思想家,开一个精英的讲堂跟我们互动?”但是,周一到周五每天20点的《在路上》的1个半小时直播量已经非常大了,王利芬这时提醒自己,“一定要清醒、清醒再清醒,不要铺摊子”。

其实,即使一再提醒自己,王利芬之前规划的栏目还是比现在要多,幸运的是,这时她得到了柳传志的指点。柳传志告诉她,优米网内容还是太多,一定要在重点上突破,把一个战役打得特别漂亮和特别胜利。

“当一件事情成功了,而你不知道为什么成功的时候,你下面一定会失败,而且你这个成功一定是被撞上的。”柳传志的话让王利芬决定把“走进公司”和“在路上”合并。“事实证明,效果非常好。”王利芬无限欣慰。

面对未来,王利芬说,衡量优米网是否成功,不是在于它赚了多少钱,而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急速转型的社会里面,这样一个立体的媒体空间服务了一大批年轻人,“他们真的在生活里面需要这个平台,这是我们成功的最大的标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