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IPO报道黑金产业链

[来源:] 2012-06-22 17:44:00 编辑:虎嗅 点击:

今日 @新闻猛士 在微博爆料说有上市公司遭遇不良媒体以负面新闻威胁收取封口费的消息,“四天内被一百多家媒体威胁,开始都是谈新闻,不出二十分钟就谈广告”,并且放出共计47家系列媒体名单。这条微博获得众多媒体人转发,大
IPO报道黑金产业链
今日 @新闻猛士 在微博爆料说有上市公司遭遇不良媒体以负面新闻威胁收取封口费的消息,“四天内被一百多家媒体威胁,开始都是谈新闻,不出二十分钟就谈广告”,并且放出共计47家系列媒体名单。这条微博获得众多媒体人转发,大多支持公布所涉名单,其中不乏名单中媒体的记者或高管。

但该微博未提供其朋友公司名称和及相关证据,媒体方面也没有涉及具体人名,披露涉及封口媒体的两条微博在短时间内被他自己删除,@新闻猛士 的用户名也迅速改为 @深度报道记者张_军 ,依然是无单位,无认证。虎嗅扫描了一遍此用户的微博,发现他自2011年2月注册后多次更换微博名字,所发微博大概可分三个主题:先期以自然人身份出现,讲述生活育子感悟;中途转营销账号,各种心灵鸡汤成功学;目前以披露各种社会负面消息为主。

知名财经媒体人罗昌平保留了这两条微博的截图,但也在短时间内删除。原图如下:


对此,@深蓝财经联盟 呼吁:发帖者用证据说话,不要选择性公布名单,不要无端指控。证据确凿的敲诈应该被谴责。并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样,上市公司有问题,也应该得到处罚。
不要虚张声势,直接公布吧。不然你这就是造谣,集体抹黑财经媒体行业。@微博辟谣
尽管这位“新闻猛士”有可能是虚张声势甚至完全就是个假消息,但媒体要求上市公司打广告交保护费的现象并不罕见。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所需媒体监督,但有的“监督”已经沦为黑箱交易,吃IPO已是一些媒体的财路。6月初《新世纪周刊》便报道了IPO有偿沉默,披露媒体潜规则,引出IPO报道的黑金产业链话题。这条产业链的终极目标是让媒体封口,保证在过会和挂牌前没有负面信息出现在媒体上。部分媒体的“有偿沉默”,已经成为当前新股首次发行过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形成了一条达到每年据说数十亿元规模的灰色产业链,催生了一批以此为生的中介机构。

那一家公司要取得IPO,除了通过各种手段搞定证监会审批,主动发布有偿报道外,可能还要遭遇哪些舆论上的“拦路虎”呢?虎嗅剪辑、整理如下:

传统媒体封口费

如根据证监会规定,上市前需要在一家指定的信息披露媒体上刊发IPO期间的各类公告。目前指定的信息披露媒体主要包括《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和《证券日报》,网络媒体包括巨潮网。虽然规定在一家媒体刊登公告即可,但现在的行规已经变成了四家证券报全都要投放广告。“如果只投其中两家,另外两家就会写你负面,而且在投放金额上也需要平衡。”
对于那些除四家指定信披媒体之外的媒体,分成两类:一类是正常联系广告,另一类是威胁不给广告就会刊登负面报道。“这种用负面报道换广告的事非常棘手。公司必须要录音,派专人负责,摸清对方职务,分析负面材料的真实性等。”某证券事务代表说,“如果媒体真的掌握了公司的负面材料,企业只有花钱买沉默。”

公关两头吃

在中国证券市场上,财经公关正常的工作内容也是帮助公司与媒体、客户、政府沟通以维护公众形象,但在IPO挂牌前的一个月,财经公关最重要的任务变成了帮助拟上市企业减少、消灭媒体负面报道。
但是财经公关良莠不齐。有些财经公关公司既当“媒体”,又当“公关”。比如,某财经公关公司用新注册的公司拿到了若干家媒体的广告代理权和运营权,并影响采编内容,之后就与媒体配合要求客户投广告。如果企业不同意,则媒体刊登负面报道,企业只好付出更高的价钱来“灭火”。

网站撤搞费

媒体覆盖之外,更让拟上市公司揪心的就是危机公关,代价不菲,远远超过媒体覆盖的费用。危机公关,本指发生负面事件后,事主请公关公司采用各种方法来和外界有效沟通,尽量消除不良后果的行为。但在中国,所谓危机公关等同于撤稿。
“影响比较大的主流媒体10家,每家20万元,200万元;影响力不那么大的媒体10家,每家10万元。300万元就这么没了,这还才只是第一轮。”
负面信息最终无法完全清除干净,因此除了第一轮、第二轮媒体公关,还有第三轮以门户网站、搜索网站为主的网媒公关策略。
目前国内著名的门户网站、搜索网站对这类业务多有专门的价码,第一页不出现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名字,与第二页还不出现,价码不同,而且是几何级增长。有些门户网站还可设置详细的关键词,来过滤相关公司的负面新闻。

黑律师

IPO过程中举报很多,如竞争对手、内部纷争、内外宿敌关系链中便常出现知情人以举报为由敲诈有关上市公司,而且吃定了这些存在问题的公司不会公开指认。
有的律师事务所以此为生,形成了举报信流水线。一有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挂出来,这类律所就按照模版分析企业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发传真给企业,以举报相胁,要求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一方面,漫天要价的拦路虎固然可恨,但另一方面,有道是:身正不怕影子歪!好多公司本来就是一本烂账,规范运作、提高持续盈利能力和主动披露信息才是企业的生存王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