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圈的五起转型
[来源:] 2012-07-30 07:16:00 编辑:虎嗅 点击: 次
是,互联网随时在变化,但不是所有的互联网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彻底转变自己的商业模式。比如谷歌、Facebook,虽说会随着社交或移动业务的兴起,来进行产品服务的拓展或延伸,但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其主要收入来源,可能还是一开始
是,互联网随时在变化,但不是所有的互联网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彻底转变自己的商业模式。比如谷歌、Facebook,虽说会随着社交或移动业务的兴起,来进行产品服务的拓展或延伸,但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其主要收入来源,可能还是一开始它们出发的地方。但电商似乎是另一回事——无转型,不电商。
不管是美国电商宗师亚马逊,还是国内的阿里巴巴,其业务模式与收入利润重心,几年就会有一变化。
很难想象,亚马逊如果只靠纯正的B2C业务,能走到现在;阿里巴巴,会死守在B2B。
更别说,那些更小规模的电商公司。
一方面,电商公司自身时常在寻求转型,一方面,电商又常常成为其他类型公司转型的热门目的地,后者比如闪购网站Fab.com,由同性恋社区Fabulis.com转型而来,Groupon也是由前身——一个社会舆论平台The Point转型而来。
为什么电商会成为转型的热门地?因为离钱最近。
为什么身处其中的公司又常在寻求转型?也是因为离钱最近,离钱最近的地方最容易浮躁,浮躁对行业的积淀与公司的健康成长不利。
虎嗅梳理了近年来中国电商业里几起转型。它们有的是从外行转入电商,有的是从B2C转出去。我们发现:
1、除了刘强东当年是自主选择进入电商行业,其他转身做电商的,多少都有些被资本与市场“推”着走的意思。新一轮融资(拿钱)是目的?或转型是目的?已纠结在一起分辨不清。
2、忌两条腿甚至三条腿同时走路的转型,像麦考林。要转,就学刘强东,关掉所有线下店,学聚美,干脆换掉域名。公司已做了四年以上,却转变核心业务模式、并与此前业务双轮驱动者,虎嗅持谨慎观望态度。
以下是五起电商转型案例扫描。
京东:从光磁产品代理商转为电商
2001年的时候,京东还是一个光磁产品领域的代理商,销售量及影响力在行业内首屈一指。2004年,刘强东放弃实体店的扩张计划,进军完全陌生的电子商务领域。2004年1月,京东多媒体网正式开通,经营电脑产品:从光磁产品逐步扩充到主板、CPU等电脑核心产品。
转型距离公司成立时间:6年
转型背景:
偶然因素:2003年,SARS爆发,北京肆虐期间,中关村店铺无人关顾、产品价格遭遇跳水价,短短21天,刘强东亏掉了800多万元人民币,占其资金总额的三分之一。在那之前,刘强东的梦想本来是想走宏图三胞或国美路线,在全国开家电、IT连锁零售店。SARS之击,让他决定放弃线下,投奔互联网。
转型驱动力:创始人判断
现状:京东成为最近几年电商界最大的一匹黑马,2011年的净销售额达到了210亿元人民币。
麦考林:邮购公司转型为电商
成立于1996年1月8日,是国内第一家获得政府批准的从事邮购业务的三资企业。并于2010年10月26日以“B2C第一股”的概念登陆纳斯达克。
上市时,麦考林80%的销售额来自于目录、邮购、实体经营等线下业务,上市后,麦考林开始向B2C的转型,大力扶植宣传麦考林旗下电子商务平台麦网,将更多的邮购客户转移到网购平台上,并终止了此前的门店扩张策略,直营店数目大幅减少。
转型时间距离公司成立:4年
转型背景:
麦考林CFO张磅在2011年3月的一段话自陈了麦考林上市后转型B2C的背景:
作为邮购公司起家的麦考林,在2010年以来发现整个市场格局正发生变化,国内B2C网站发展势头迅猛,许多公司纷纷拿到巨额融资,规模甚至高于麦考林IPO所得融资,这对麦考林的邮购业务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这种形势下,麦考林决定调整战略,全力促进互联网业务增长,转型做网购B2C。
驱动力:更多是为了迎合资本概念、以及被市场热潮推动
现状:截止目前,麦考林向B2C的转型基本可谓失败。转型一年后的2011年底,麦考林方面又表示将放缓对互联网业务的投入。截止2012年第一季度,麦考林净营收3710万美元,同比下降22.8%,净亏损为420万美元。下图是麦考林的历史营收起伏及麦考林1年来股价走势图,其股价徘徊在1美元周围已有两月,退市风险在望。
关于对麦考林的剖析,请见虎嗅之前文章《资本“弃儿”麦考林》
聚美优品:从团购网站转型B2C
2010年3月团美网诞生,这是聚美的前身。2011年6月,团美上线商城频道,标志团美由团购转型为化妆品B2C,随后域名亦由tuanmei.cn转为jumei.com。
转型时间距离公司成立:15个月
转型背景:
1、市场大环境。2011年时,化妆品在互联网销售收入上已经排名第三,但是还没有一个垂直领域的巨头产生。而团购市场在2010年到2011年崛起了大量的公司,“千团大战” 严重腐蚀了团购市场的盈利前景。
2、2011年3月左右,团美拿到红杉千万美元级别的A轮融资。据媒体报道,当时红杉计越问陈欧:“你们做的到底是传统B2C还是团购?”
红杉等资本力量或许推动陈欧对团美下定决心进行转型。
驱动力:创始团队与VC结合实际情况的共同判断
现状: 据称,2011年,聚美优品营业额达到了将近10亿,相比2010年,成长近15倍。
58同城,从分类信息网站到开放式本地服务电商平台
成立于2005年底的58同城截止2012年7月已经成为仅次于Craigslist、全球排名第二的分类信息网站。
最近,58同城CEO姚劲波对媒体承认,58同城要“让用户从单纯的看信息转变为到58同城交易,而且这个交易是可控的”。7月前后,携程、酷讯、聚齐等企业产品与服务已入驻58,58还上线了支付担保和同城快递服务。
转型时间距离公司成立:近7年。
转型背景:
在广告收入之外,58同城需要为自己的大流量寻找新的变现方式。这两年,分类信息网站,以58同城与赶集为代表,砸钱大打广告,消耗不少现金。虽然58PK胜出,并获取了大量流量,(iResearch 和百度指数的数据显示,58同城的网站访问流量已达到日均1000万人次,加上移动互联网的数据,每天约有1500万人次登录访问),但是广告收入显然难以覆盖其包括营销在内的成本支出。
而同时,58同城已完成了足足四轮融资,又遇资本市场冷风。面对依然没有盈利的状况,不管是要上市还是要做第五轮融资,58都需要寻求一个新概念或新模式。
如互联网评论人士洪波所说:58同城转型一方面源于营收规模化的冲动,另一方面也与投资人需要高回报和支撑估值有关。
驱动力:利润模式与估值不能平衡,流量找不到变现方式
现状:转型中。
乐淘网:由B2C电商转型为鞋类品牌商
这不是乐淘的第一次转型了。乐淘由毕胜于2008年5月份创办,2008年上线刚上线时的主攻的是玩具市场,2009年8月正式转做鞋类B2C,2012年,乐淘转型鞋类品牌商:连出5个鞋类自主品牌。
转型时间距公司成立:1年、4年
最近一次转型背景:
1、垂直类网站的死穴。业内分析,垂直类网站发展有三座大山:一是毛利率过低,平均只有10%;二是营销成本太高,只能靠砸大量广告购买流量,做不到精准营销;三是重复购买率很低。
在京东、天猫等一线B2C要么携资本、要么携流量的强压之下,像乐淘这样的二线渠道商生存发展之难可想而知。
以至于2011年第四季度,毕胜曾公开叹息:“电子商务是一场骗局,高成本、低毛利和盈利无望。”
2、配合第四轮融资。大约在2011年底、2012年初,乐淘完成第四轮融资。据乐淘方面的说法,这一轮是“几千万美元融资,但领投方及金额不便透露,老股东跟投。”
显然,在乐淘亏损、B2C盈利无望的前提下,乐淘要继续获得资本注入,需要有新的发展思路与概念,于是转型。
驱动力:产业环境恶化与资本新需求
现状:乐淘转型才走出了第一步,前景怎么样,还不好说。电商观察员鲁振旺对虎嗅说:“鞋子的渠道成本比较高,搞自有品牌可以获取高毛利,至少在5成以上,这相比乐淘过去的10%左右的毛利率有了明显提升,可运作空间更大一些。”但是,凡客也是做品牌的,现在一样巨亏……自有品牌电商也不是一条好走的路。祝乐淘好运。
-
APP江湖的未来
APP的成败,或许根本不应该有ISP思
- APP江湖的未来
- 看看移动捅下的这个窟窿有
- 富士康:低利润的组装业务如
- 华为重提上市,能走多远?
- 三星业绩创历史新高,而焦虑
- 为什么说亚马逊收购Zynga
- 美国正在发生什么新产业革
-
三星业绩创历史新
10月5日,韩国三星电子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公司第三季...
- 三星业绩创历史新高,而焦虑感却在
- 看看移动捅下的这个窟窿有多大!
- APP江湖的未来
- 苹果与谷歌争什么?大数据!
- 乔布斯:我想在那儿多种一些杏树
- 苹果不是一天长成的,地图也不是
- 沃尔玛已经翻脸了,亚马逊还有多少
- 二线城市创立的移动互联网项目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