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内耗是怎么在微软发生的

[来源:] 2012-08-03 07:17:00 编辑:虎嗅 点击:

8月1日,微软宣布操作系统Windows 8的代码开发工作已经完成,正式向硬件制造商发布RTM版。微软推出Windows 8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为了取悦普通消费者,让消费者在基于这种系统的手机、平板电脑和PC上都能获得相似的观感,而其中
内耗是怎么在微软发生的
8月1日,微软宣布操作系统Windows 8的代码开发工作已经完成,正式向硬件制造商发布RTM版。
微软推出Windows 8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为了取悦普通消费者,让消费者在基于这种系统的手机、平板电脑和PC上都能获得相似的观感,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移动终端(包括手机与平板)。微软在这块市场上已大幅落后于苹果与谷歌。

Win 8到底能不能肩负起给微软带来未来黄金十年(起码是不被落下的十年)的使命,还有待观察。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现在微软的被动,是被过去的十年所决定的。
过去10年发生了什么?

前不久,《名利场》发表过长文,从微软文化与管理角度剖析“微软失落的十年”,紧接着,福布斯网站的专栏文章从行业变化的角度分析“微软伤痛的真正来源”,认为微软在过去十年被苹果占去上风,是因为技术的风向转向垂直整合模式,非个人能左右。
尽管隔岸观火,但微软案例也是国内媒体热衷报道的题材。
《南方周末》最新有一篇报道,分析微软为何创新乏力。
虎嗅以为,其实不能笼统说微软创新乏力。每年在微软全球研究院,依然有大量先锋、前沿创新成果奔涌而出,释放着微软里各类天才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技术能力,但是内耗不能让这些创新沿着产品的方向继续奔流。

关于这一点,CNNMoney记者大卫·古德曼最近撰文写道,
微软建立了一个庞大而低调的研究部门……这个部门的850名研究人员正在创造出某些真正可以令人兴奋的产品。自由度已经激发了许多目前正在开发中的项目,比如说机器人代替人类工作、笔记本的动作控制技术、1300英寸的高清显示屏、甚至能测量血压的一种小蝴蝶等。如果这些项目中的任何一个变成实际的产品,那么微软就有机会在一个新的市场上占据领导地位,领先于其竞争对手。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情况几乎没有发生过。微软研究部门自1991年就已经开始运作,但微软仍在除了个人电脑、生产力软件或视频游戏以外的几乎所有消费者部门中受到打击。这家公司最大的障碍通常都是它自己。那些(被扼杀的创意)例子都有着一个不变的主题,那就是每一种有可能改变游戏规则的产品最终在见到天日以前就被“杀死”,其原因在于这些产品几乎与Windows或Office毫无关联。
上面这段最后一句话说到了微软创新无出头之日的症结。
下面,我们从《南方周末》报道中摘选部分,来看微软的内耗是怎么发生的:

内部强调竞争,造成部门间相互隔阂,各自为政
一位微软内部人士告诉记者,2011年WP7推出之前,有报道称微软内部有7个移动操作系统,但实际上据他“掰着手指头数”,共有11个,“不仅是移动部门做,其它部门只要跟移动设备相关都做。”
此与微软纵向的组织管理架构有关。2005年加入微软的前微软中国高管周凯(化名)告诉记者,当时微软中国虽下辖七个业务部门,但各部门负责人都直接汇报给微软总部的老板。

大部门打压新兴部门
前微软副总裁迪克•布拉斯(Dick Brass)2004年离开微软,他曾领导过微软的平板电脑项目,2010年他在《纽约时报》撰文回忆说,十年前微软就曾试图做平板电脑和电子书,但都由于部门之间的内斗而夭折。“与其他科技公司不同,微软没有真正的创新体系,它实际上形成了一个破坏创新的体系。”他说。
2001年布拉斯的团队开发平板电脑时,时任Office部门副总裁不喜欢这个概念,并拒绝为适配平板而修改Office。这导致要在该平板上的电子表格输入数字,用户必须在一个弹出式窗口输入,再转换到Office程序中。

因此,尽管平板电脑项目得到了公司决策层的支持,并花费了数亿美元,但仍失败了。

“直至今日(指2010年),你仍然无法在平板电脑上直接使用Office,微软也已经取缔了平板事业部。”布拉斯写道,“在大公司里,内部竞争十分普遍,但微软形成了一种大部门打压新兴部门的文化。过去十年间,微软负责音乐、电子书、手机、在线业务、搜索和平板电脑等新业务的所有高管都离职了,这不是偶然。”

盖茨退休后,微软丧失盖-鲍组合的动态平衡
在2008年盖茨退休之前,微软内部有一个专门搜集项目创意的网站,盖茨亲自从中筛选有潜质的新项目,而鲍尔默则负责从成本控制和团队绩效的角度“毙”项目,两人之间能形成一种动态平衡。而盖茨退休之后,公司内没有人能与鲍尔默抗衡,占微软营收近60%(利润占比更高)的Windows和Office两大部门所代表的保守势力得到了空前加强。

早在2000年,微软内部有一个通过互联网提供文字处理等软件的项目NetDocs,由于NetDocs有可能威胁Office,盖茨和鲍尔默对这个项目的意见并不一致。最终NetDocs项目先是猛增至400名员工,又在2001年初并入Office团队,之后这个项目便寿终正寝了。如果微软当初保留下NetDocs,可能就不会有日后谷歌的在线办公软件Google Apps。据谷歌的数据,目前有超过400万家企业采用了Google Apps。

缺乏跨界能力与灵感
微软是一家软件技术能力超强的公司,鲍尔默治下,微软内部非常强调效率和执行力。
2005年谷歌发布谷歌地图(Google Map)以后,鲍尔默赶紧指派MSN事业部主持微软的地图项目,短短6个月内,微软就做出了Virtual Earth。但此后微软的地图业务却没有得到更突出发展。

这件事可以看出微软虽长于研发、执行力强,然而一旦寻求“跨界”发展,微软就显得缺乏灵感和学习能力, “它仅仅擅长既有业务的销售模式,即软件许可证售卖模式,其Xbox和Kinect硬件业务的成功,在公司内也被视为偶然。”周凯说。

周凯记得,2006年时微软中国MSN部门召集开会,推出一个新技术——把MSN语音留言用彩信的方式发到对方手机上。微软内部把这视为一次领先业界的创新,但其实诺基亚等手机厂商的手机此前已经具备了此类“语音短信”功能。“我的感觉是,当时微软很想通过控制OS渗透到手机中去,但却不了解移动通信行业。”周凯说。

下一页,请看冯禹丁为虎嗅投来的稿件《微软:从未停转型,一直走弯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