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2011年国内移动互联网十大关键词(转)

[来源:] 2011-12-27 09:56:00 编辑:春子 点击:

  2011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实现爆发性增长的一年,产业规模较2010年增长90%以上。盘点即将过去的2011年,中研博峰认为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可以用十个关键词加以概括。

  关键词一:爆发性增长
  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
  2011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实现爆发性增长的一年,产业规模较2010年增长90%以上。盘点即将过去的2011年,中研博峰认为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可以用十个关键词加以概括。

  关键词一:爆发性增长
  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实现了爆发性增长。根据中研博峰预测,到2011年底,中国手机网民数量将达到3.6亿人,较2010年末增长20%,其中3G用户数1.2亿人左右,深度使用移动互联网的网民比重也大幅上升;产业规模方面,预计将超过400亿元(人民币,下同),较2010年增长90%以上,并且按季度划分,每季度环比增长都保持在30%以上。

  三方面原因导致了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爆发性增长。第一,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经具备了大量手机网民,并且已经达到支撑产业爆发性增长的临界点;第二,2011年电信运营商加大了高性能3G智能手机的普及力度,促进了深度使用客户数量的增长;第三,国内移动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及其后向客户,深入把握移动互联网的本质以及重要价值,从而进一步推出了各类内容、应用与商业模式,并加大投资力度。

  关键词二:转型发展

  2011年,伴随着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国内互联网公司、其它企业、政府等纷纷采取行动,更加贴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要求,实现转型式发展。具体如下。

  第一,传统移动互联网公司构建更加清晰的移动互联网战略,更加适应移动互联网的本质要求。例如2011年8月,百度对其移动互联网战略进行了修正,强调开放式发展方向,形成匹配移动互联网本质特征的产品路径,并构建具体部门负责移动互联网业务。

  第二,传统互联网公司在推出产品时,不再仅是将PC端应用迁移至手机,而是推出匹配移动互联网的创新性产品,例如腾讯微信、盛大切客等,并进一步推出操作系统、智能终端等更深层次的产品。

  第三,传统企业同移动互联网的结合更加紧密。一方面,传统企业结合移动互联网特质推出业务,例如2011年6月,在前期交通银行手机业务取得良好成绩的基础上,中国银联推出手机支付业务,形成了与电信运营商阵营双雄并立的局面;另一方面,传统企业在移动互联网上投放的广告数量大幅增长,据中研博峰研究,其增长幅度在一倍以上。

  关键词三:平台布局

  2011年,国内移动互联网厂商已经不满足于推出一个个业务,而是纷纷学习谷歌和苹果经验,实现对移动互联网生态环境的掌控。

  部分厂商推出了自有移动操作系统平台,例如小米科技推出了软件平台MIUI,阿里云也在2011年高调宣布推出自有云手机操作系统。此外,也有部分厂商推出了移动整合方案,如百度和腾讯等,并通过与华为等厂商的合作,具体将其整合方案实现了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移动操作系统的先导者——中国移动在2011年定制智能终端的推出中,开始更多地引入Android原始系统,尤其是在高端机型中(如三星9108、HTC Z710t等),而不再强调以OPhone系统为主。而国内其它厂商,也需据此加以思考,即依靠自己的力量,究竟能否有望在现有Android生态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

  关键词四:开放共赢

  2011年,移动互联网产业各方开放共赢的力度较以往有了实质性飞跃。

  三大运营商方面,均采取了更进一步的开放共赢举措,为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6月,中国电信联合主流互联网公司、芯片制造商、终端厂商、操作系统提供商和咨询机构等,发起成立了移动互联网开放联盟(OMIA),目前已拥有成员124家;12月初,中国联通推出“WO+开放体系”,着力打造WO+产业合作联盟,其中包括能力共享、智能营销、产品聚合、智能管道等特征;12月中旬,在“2011中国移动首届全球开发者大会”上,中国移动首次面向开发者集中发布了“MM云”、物联网、电子商务、位置、“飞信+”等五大开放能力,以便给开发者提供“更低的门槛、更全面的扶持、更广泛的机会”。

  除三大运营商外,腾讯、开心网等平台型互联网厂商也先后宣布了各自的开发者扶持政策,例如腾讯宣布出资百亿进行开发者扶持,对于部分应用开发者可获全额分成。

  关键词五:投资热潮
  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投资热潮,各类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纷纷投资于国内移动互联网行业,而部分业内领先企业也实现了上市融资。

  根据China Venture数据,2011年前三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披露的投资事件为30余起,预计全年能够达到50起,远超过去十年年均投资数量,而2011年投资金额有望超过6亿美元。从已披露数据来看,小米、宜搜、多盟、力美等企业均获得了超过1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而在资本层面,创新工场、联想LE基金、盛大移动互联网投资基金、腾讯的移动互联网基金,或者设立,或者扩张规模,注重对国内移动互联网团队的推动与扶持。

  关键词六:领域融合
  2011年,国内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更加强调各领域的融合式发展,概括而言,包括两方面。

  第一,移动互联网同其它热点领域融合。继2010年运营商手机支付业务推出,提供了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的融合应用后,2011年云计算与移动互联网也实现了融合,推出了云存储、云桌面、云手机等业务。同时,国内各地在进行智慧城市、智慧园区的规划中,纷纷提出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光网等领域的融合策略,预计未来在业务、产业形态等方面将有进一步的发展。

  第二,移动互联网同传统电信业务的融合。以短信业务与语音业务为例,从2010年末以来,移动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推出了同通信录相结合的IM工具,如米聊、微信、翼聊等,使得消息交流可以通过移动数据通道(双方在线状态),也可通过普通短信通道,而用户对此并无差异化感知;而在2011年下半年,腾讯公司推出了基于通信录的Freetalk业务,实现了基于移动数据网络的语音通信业务。

  关键词七:终端入口
  根据中研博峰2011年对国内智能手机用户所进行的调研,61.2%的用户在手机生命期内主动寻找并加以安装的应用少于5件。因此,对各移动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而言,在手机终端上预置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2011年,国内各类型移动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纷纷加大在终端方面的投入力度,具体表现为三方面。

  第一,运营商3G智能定制终端快速推进。2011年,国内三大运营商引入3G智能手机的力度不断加大,高中低端均有明星机型分布,特别注重中低端高性能明星机型的引入。

  第二,移动互联网厂商推出自有定制终端。2011年,国内领先移动互联网厂商已经不满足于通过合作,仅在终端中预置一个应用,或者在浏览器中预置一个链接,它们开始推出自有定制终端,全面预装其自身的各类应用,并使得自有业务同手机硬件、系统平台实现更深入的结合。

  第三,终端预置争夺更加激烈。2011年,国内移动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进一步加强同各终端厂商的合作力度。一方面,终端(包括非定制终端)中安装的应用数量更多,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在菜单顺序、开机加载、待机页面快捷菜单、信息实时通知、排除竞争对手应用等方面进行争夺,并且为获得更高优先级而支付的费用也在2011年水涨船高。

  关键词八:微博力量
  2011年,“7·23动车事故”、“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等一个个微博热点的出现,或给铁道部、红十字会等组织带来巨大的冲击,或对社会公众人物产生了监督效果,又或者推动了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微博作为社会化媒体继续展现着巨大的力量。

  在微博巨大的力量面前,政府、企业等一切社会组织均不敢小觑,或者开通了官方微博,如“上海发布”等;或者优化了微博发布的制度,使得微博能更明确地代表组织声音;或者构建系统、购买服务对微博进行监测,并制定应对措施。而在2011年12月16日,北京市还出台了《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这表明微博的影响力已触及立法层面。

  关键词九:移动安全

  伴随着中国移动互联网爆发式增长,移动互联网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根据中国反网络病毒联盟统计,截至2011年11月,国内累计发现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5000余种,比2010年末增长了110%,涵盖的危害性从最初的恶意扣费,到目前的信息内容窃取、资金窃取等。

  因此,国内移动互联网用户对手机安全问题也愈发重视。根据中研博峰调研,国内移动互联网用户所安装的安全产品总量比2010年增长1倍左右。与此同时,一批安全产品厂商也纷纷加大投入,并逐步明晰了安全产品商业模式。

  监管层面,2011年12月,工信部印发了《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监测与处置机制》,同时并组织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研究制订《移动互联网网络安全监测体系架构》、《移动互联网网络安全监测技术要求》、《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疑似样本报送接口规范》等行业标准。

  关键词十:熟人网络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中最具粘性的业务是基于用户关系网络的业务,而在用户所有关系网络中,最具粘性的是熟人关系网络。2011年初,基于用户手机电话簿的米聊、微信等业务上线,并打出了“取代短信”的口号,掀开了熟人网络争夺战的序幕。

  2011年下半年,国内三大运营商先后推出了各自的熟人网络产品。8月15日,中国联通正式推出“沃友”,强化对社交应用领域的布局;9月28日,中国移动的“飞聊”正式登陆各大Android市场,并于10月26日展开公测;10月18日,中国电信“翼聊”也出现在公众面前。

  与此同时,腾讯等依托社会关系网络发展的企业,也开始深挖熟人网络,其打造了“朋友网”,将用户QQ好友中的熟人通过相互推荐、关联,形成更具粘性的熟人关系网络。

  厂商盘点:3G应用鏖战 互联网厂商先拔头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杀手级应用这种完全竞争市场的产物或仍非习惯于“温室”的电信运营商所擅长的。

  虽然竭力打造应用商店与能力开放平台,持续扶持开发者,但在年度移动互联网应用成绩单面前,电信运营商或已输于互联网厂商。不论是微博、微信还是米聊等,2011年互联网大佬们推出的多项移动互联网创新应用都受到了国内用户的热捧,其转型移动互联网表现也可圈可点。

  提及年度移动互联网杀手级应用,微博可谓当仁不让,尤其是新浪微博,其在影响力方面不仅胜于其它微博平台,更成为用户心目中的微博默认选项,最新数据显示,其注册用户数已突破2.5亿。2011年,新浪微博作为社会化媒体,成功实现了品牌垄断,并有效推动了政府与机构信息公开与舆论监督,此外,其也开展了内容拦截营销等有益的实践。

  从淘宝分拆、淘宝商城新规到收购雅虎传闻,2011年阿里巴巴集团及马云多次被舆论推上风口浪尖。其中,最具产业影响力的两个事件是阿里云手机的推出以及支付宝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阿里云手机诠释了互联网厂商定制手机的趋势,也将云计算引入移动终端并与移动互联网业务深度融合。而支付宝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对于国内移动支付产业具深远影响,不仅意味着第三方支付公司合法地位的确立,也标志着国内移动支付相关法律法规正逐步制定完善。

  2011年,虽然腾讯与百度都高举“开放”旗帜,与终端厂商合作,推出定制手机,并打造基础应用平台——百度的易平台与腾讯的QQ-Service,但事实上,百度“跟随者”的角色已逐步显现,不论是开放策略、平台还是定制手机,都较为明显地在跟随阿里巴巴与腾讯的步伐,并未旗帜鲜明地推出自有创新移动互联网业务,其年度影响力因此也较为平庸。

  然而,移动互联网年度黑马称号应当授予小米科技。作为跨界营销最为成功的典范,小米手机已以“3小时卖出2亿元”完美亮相,而其MIUI系统及米聊也作为年度移动互联网创新成果赚足了用户与眼球。
通信世界周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