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俞红鹰:创新是他最锋利的武器

[来源:亿邦动力网] 2010-08-09 07:17:26 编辑: 施玮 点击:

“采访?现在就可以。”广州红鹰能源科技董事长俞红鹰有一种带着微笑的悠缓语调,温暖而悠远。26年执着于一个行业,10年打造一流的小型风力发电机品牌。第一个提出风光互补概念,第一个制造五叶片小型风力发电机,尼

“采访?现在就可以。”广州红鹰能源科技董事长俞红鹰有一种带着微笑的悠缓语调,温暖而悠远。

26年执着于一个行业,10年打造一流的小型风力发电机品牌。

第一个提出风光互补概念,第一个制造五叶片小型风力发电机,尼日利亚的第一条风光互补路灯;所罗门群岛的第一条风光路灯;第一套风光互补海水淡化系统……

俞红鹰的创业史充满了无数个第一,和亿邦动力网说起这些第一时,他的温纯里有一股坚韧的认真。

下放的专家

2000年之前,他是众人尊称的风力发电机专家。

上海交大毕业,进入第六机械工业部从事专门的小型风力发电机研发,一做就是十年。

俞红鹰用年轻的十年获了一个科技进步奖,赢了一个专家名号。虽然是电话采访,但他淡然的语调里透漏着对过往岁月的美好怀念。那样一个单纯的十年,对俞红鹰来说,是幸福的,也是善良的。

指点江山的广州红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俞红鹰(左一)

1993年,俞红鹰被广东发改委借调调研广东风力发电的前景。那是全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对风资源、风电场选址、电网机构风力系统进行全面的评测。那一场调研将俞红鹰指引向另一条不同的道路。

风力发电的深度调研为广东省赢得了德国援华风电项目,并由此成立了广东省风力发电有限公司负责实施项目,俞红鹰任副总经理。

动荡的2000年到来了。

公务员改制,所有政府机关下属公司与机关脱钩,鼓励创业的三年带薪,鼓励退休的给3倍工资。俞红鹰被下放到国际贸易管理部门。

“不想离开。”俞红鹰对于从事了十多年的行当有太多的割舍不下,一个陌生的国际贸易行业让他有些茫然不知所措。

“我出名字,别人投资。”俞红鹰腼腆的乐呵呵笑了。2001年,专门从事大风电项目咨询的广州红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除了“红鹰”的名号,俞红鹰没有任何出资。

头一年,俞红鹰过的很滋润。选择创业,俞红鹰享受着三年原副总经理级别的薪资。虽然公司一开始只有5个人,但俞红鹰专家的名号招揽了不少大的项目。低成本高收入,公司第一年就赚了几百万。

但幸福总是来得突然而短暂。

没想到那么难

一个新的诱惑摆在俞红鹰面前。

1998年,俞红鹰去美国可再生资源办公室做访问学者。作为小型风力发电机专家,俞红鹰结识了许多美国小型风力发电机采购集团。美国市场急需大量优质的小型风力发电机,但中国的小型风力发电机经历80年代的辉煌在90年代已完全衰落,政府补贴的取消,使许多专业的小型风力发电机制造商在许多小型作坊的低价格战中黯然退出。市场上的小型发电子在质量和应用上都让美国人失望。

3年后,这些采购集团找到了俞红鹰。

重操旧业,俞红鹰欣喜的开始做小型风力发电机研发。

红鹰公司现代化的大楼里高高矗立着其标志性的五叶片小型风力发电机

虽然有十多年小型风力发电机研发经验,但俞红鹰并不想简单的走老路。他清楚地知道小型风力发电机的缺陷,他要研发高品质产品,用全新的设计理念。

“没想到那么难。”俞红鹰长长的“那么”残留一丝心有余悸。

风力发电机的研发是一个实验科学,不但需要各种理论和技术的实验,而且需要大量长时间的外场实际环境测试。俞红鹰告诉亿邦动力网,一个小型风力发电机的研发平均需要5年左右,3年多的研发时间,2年多的实际运行测试。而研发的过程只有投入没有产出。

两年多的无底洞投入,让整个公司濒临破产。原来的咨询业务随着研发的大量投入,早已搁浅,原来赚的几百万也早就被研发消耗,加上研发的投资欠款,投资者和俞红鹰开始考虑公司的去留。

这是一场风云变幻的谈话。

我们早已无法再现俞红鹰当时的心里波澜,唯一可知的结果是,在要么破产要么个人承担的选择中,俞红鹰选择了后者。给投资者打上150万的欠条后,投资人放弃股权,退出公司,俞红鹰正式接管公司的一切。

时至今日,俞红鹰并没有庆幸当初的决定,而将这样的抉择归于自己对专业的自信和对朋友的一份责任心。

缓过来了

2003年底那场频临绝境的选择在俞红鹰心里停留了2年多。

但在做出选择后半年多,俞红鹰就看到了成功的希望。

历经3年多研发的HY-400W小型风力发电机成功经过测试。俞红鹰成功借鉴大型风力发电机的大风保护设计,运用空气动力学和失速原理,将小型风力发电机原来的3个运动固件减少到2个,摒弃了机械限速结构,同时实现了一体化设计和全套模具制造。将小型风力发电机的质量提高了一大截。

兴奋的俞红鹰将第一台经过测试的HY-400W拿到科技部,但却遭到了否定。这一全新的设计思想并不被认可,俞红鹰有些懊恼。

“国内没有认可的产品却被日本认可了。”俞红鹰有些不解的告诉亿邦动力网。

日本国土交通厅的项目负责人在上海展览会上被俞红鹰的HY-400W吸引,这个从来没有卖过的新产品第一次就被卖到了国外。俞红鹰不但成功卖了产品,还将自己的“风光互补”系统运用在了日本国土交通厅的大阪国际机场风光互补路灯项目上。

这一次远销国外的事件很快成为中日媒体报道的典范。扬名国外的俞红鹰成为科技部褒奖的创业榜样,并拨给他120万的创新基金。

压在俞红鹰心头的气缓过来了。

闻名而来的一个个项目找上门来。南京第十届全运会主题公园“绿色生态住宅”项目的风光互补供电系统,这个几乎没有人敢做的项目,余红鹰接了下来。几百万的项目,手下的项目经理不敢去谈,余红鹰索性亲自出马,奔走在南京省政府。

红鹰公司为灾后的玉树安装风力发电机

“做好了一个项目,就会有很多人找上门来。”余红鹰搞定了南京省政府的大项目后,接二连三的项目络绎不绝找上门来。红鹰公司也迅速由原来的负债经营掉头直线增长,从300多万一路增长到1000多万,产品出口60多个国家。与此同时,余红鹰也迅速将风光互补系统应用于水上渔民供电、海水淡化系统供电、高速公路监测摄像头供电等多种用途。

余红鹰已经摆脱了艰难困境留给他的阴影。

排在队伍的前面

但一个灾难没有任何征兆的落在了红鹰公司。

大量的仿红鹰产品充斥市场,余红鹰开始漫长的告状之路。2006年的红鹰公司官司缠身,各大媒体都替余红鹰声援。怎奈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仿制者们利用专利法的漏洞仍然可以无视的疯狂复制。余红鹰用“幼稚”诉说着他当时的无奈。

市场的低价仿制重创了红鹰品牌,原本快速增长的曲线被硬生生阻断。那一年,红鹰公司没有任何增长,勉强持平。

伤心于市场环境的恶化,余红鹰更将精力投向了研发。HY-2000经过多方测试后生产,这一专用于通信基站的新产品打开了小型风力发电机新的应用市场。技术的提高和创新的应用让红鹰公司从混战的漩涡里挣脱出来,向前迈进了一步。

紧接着体积更小、噪声更小、更安全的五叶片家用型HY-600推出。这一产品突破了传统小型风力发电机三叶片的设计,从全新的设计和技术上提升了小型风力发电机的功能,供电量较之前的产品增加了60%。

红鹰公司通过技术上的不断突破和创新逐渐建立了行业门槛,将复制者远远甩在了身后,成为小型风力发电机市场无可厚非的引领者。

于此同时,红鹰公司不断在应用上开拓领域。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和天气特点,采取差异化策略,成功研发了适合不同环境和风速的五种小型风力发电机:沿海型、高原型、低温型、低速型和普通型。

200%,余红鹰告诉亿邦动力网2010年的预计增长,这个数字在他的眼里,似乎没有太多的掩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