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移动互联网的十字路口,谁会是下一个5年的大赢家?

[来源:] 2012-10-08 15:17:44 编辑: 点击:

“全球的互联网是以美国为中心的,未来的移动互联网将是中国引导世界。”这是摩根士丹利2005年的一个判断。5年过去了,中国的移动互联网距离世界的中心非但没有拉近,似乎更远了。中国移动互联

移动互联网的十字路口

“全球的互联网是以美国为中心的,未来的移动互联网将是中国引导世界。”这是摩根士丹利2005年的一个判断。5年过去了,中国的移动互联网距离世界的中心非但没有拉近,似乎更远了。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参与者们必须加快脚步,因为互联网正在不可阻挡地进入移动时代,下一个5年的大赢家必定出现在移动互联网领域。

经历了大型机、小型机、PC、桌面互联网四个时代之后,伴随着3G应用的大范围开展,移动互联网正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第五个阶段。比起仅有10亿台PC规模的互联网时代,拥有百亿台设备规模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其发展速度将快于桌面互联网,其规模将大得超乎多数人的想象。

目前,几股大的力量正在这个疆域角力。腾讯、新浪、百度等互联网公司以其原有的黏性业务,正迅速向移动互联网渗透。而3G门户、优视科技(UCweb)等新兴移动互联网公司,则立志成为下一个10年的伟大企业。电信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价值链中,不甘心只做管道,力争要上下通吃。以苹果为代表的终端,用超酷的外观设计、创新的商业模式,形成一个全新的生态环境。虽然大家的路径不同,但有一点是得到共识的,那就是顺应移动互联网潮流的“传统”企业和新兴的企业将主宰移动互联网市场,而守旧的企业将被无情地边缘化直到淘汰。

不过,通往那片含金量最高的移动互联网核心之地的旅途并不平坦。大大小小的掘宝者们都面临着各种选择。比如:传统互联网公司是将桌面业务直接复制到互联网上还是开发全新的业务;运营商会面临成为通道提供商还是成为应用集成商的选择;手机设备商会面临支持哪款操作系统的抉择以及是否延伸至应用平台链条中的多重选择;而开发者更是在多个手机操作系统上要押准自己的赌注……

中国的移动互联网正处在十字路口,现在的抉择很有可能事关生死。选择无处不在,而成功的结果只有一个,这将不仅考验各类移动互联网参与者的商业判断能力,同时也将检验其技术实力与执行力,最终的成功者终将属于那些看得最准、跑得最快、耐力最好同时也是运气最好的公司。

互联网巨头的新战场

已经滑落到中国互联网第二阵营的新浪,现在抓到了一个最好的机会,这个机会不但有可能帮助它“咸鱼翻身”,重新杀回到中国互联网的第一阵营,而且也是它切入到移动互联网市场的最好的入口。这就是新浪的微博业务——不仅是新浪对其媒体优势的整合利用,更承载了新浪在无线端发力和创造营收的梦想。此前,据新浪CEO曹国伟披露,新浪微博有35%的内容来自手机发布,手机相关应用将是未来新浪微博盈利的主要来源。

如今,除微博之外,新浪和搜狐等已经在桌面互联网上逐渐落后的公司,正在移动互联网的多个领域展开投资和布局,希望在未来移动互联网时代重新占据市场领先地位。而中国互联网的三巨头腾讯、百度和阿里巴巴的诸多业务,也正在加速由桌面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移植,以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所带来的快速变革。移动互联网,是中国的互联网巨头们现在正在角逐的新战场。

领头羊腾讯

无论业界是否愿意看到,传统互联网的霸主腾讯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市场上最可怕的竞争者。摩根士丹利在去年12月15日发布的全球移动互联网研究报告中,更是将腾讯与苹果、Facebook、谷歌和亚马逊并列为未来向信息技术产业第五个阶段转型的领头羊之一。

摩根士丹利的这份报告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的成功,部分可归结于腾讯的成功,因为腾讯的“虚拟商品”交易意味着巨大的商机,据摩根士丹利估计,腾讯2009 年收入高达18.2亿美元,相当于每位用户贡献的平均收入(ARPU)为24美元。过去11 年来,腾讯在中国虚拟商品领域居于领导地位,已创造350亿美元市值的财富。

就像该报告所说,如果将网络电话的领跑者Skype视作运营商,那么它将会是世界上最大的“运营商”,因为它拥有5.21 亿注册用户,且占跨境呼叫分钟总数的8%。那么,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大的运营商应该是腾讯,这家拥有10亿注册用户的互联网公司,如果单纯从号码数量来看已经是全球最大的运营商。

在公司内部,无线互联网对腾讯而言今年也是最为重要的公司级战略。作为一家早在2003年左右就进入手机领域的互联网巨头,腾讯近年来对无线互联网的布局集中在抢占用户桌面、自有品牌手机以及操作系统等方面。

腾讯在手机端开发了适用不同平台的多个软件以抢占用户桌面,包括手机QQ、手机QQ浏览器、手机QQ空间、QQ手机软件、QQ同步助手、QQ安全助手、QQ输入法等。与此同时,腾讯还在开发集合了腾讯几乎所有功能的Q-Service。

据腾讯无线主管Q-Service的冼文佟披露,Q-Service是一种新的整合服务产品形态。Q-Service包含三层内涵,第一层,用户能够感知到的,就是根据不同终端性能,将包括手机QQ、 QQ空间在内的所有腾讯软件进行合理的筛选和整合;第二层,在Q-Service的底层,有一个腾讯软件管理软件,行业内叫它TMC;第三层,就是方案层或服务层,对厂商进行一个定制化的方案服务,并提供内置后的维护等服务。

仅仅将前端的工作完成还远远不够,腾讯还将触角伸向了更为后台和深入的中间件及操作系统领域。

在中低端手机领域,腾讯正在秘密开放基于MTK平台的手机中间件。来自腾讯内部的消息称,腾讯目前参与开发MTK平台中间件的团队已经超过300人。而众所周知,MTK是国内山寨手机几乎都采用的平台。

与此同时,为增加其开发的中间件的市场占有率,腾讯也已经取消了对斯凯的授权,斯凯将不能在自己的平台中预装腾讯软件。这样一来很多山寨手机厂商或许将因为斯凯平台没有QQ而选择使用腾讯自己开发的中间件。斯凯主要预装在MTK手机芯片的国产手机和山寨手机中,目前已经成为国内手机最主流的手机应用软件平台。相关数据显示,斯凯在中间件开发市场优势明显,占据了50%以上的市场份额。

在高端手机领域,腾讯正在与英特尔选择共同开发基于MeeGo系统的手机操作系统。依靠切入中间件和操作系统领域,腾讯将自有产品内嵌入部分终端中,抢占了终端入口。

虽然腾讯方面对外否认其将推出自有品牌QPhone手机,但据记者获取的腾讯内部资料显示,从去年至今,腾讯对推出Qphone一事一直念念不忘。腾讯内部资料显示,腾讯计划拥有自己的终端产品,并将生产高、中、低三档手机,分别覆盖腾讯的不同用户。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今年8月,腾讯公司向QQ用户发出了一份“手机使用情况小调查”,这份调查的内容既包含操作系统方面,也囊括了手机联网、沟通方式的内容,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关于“手机摄像头”以及“视频通话”的调查占据了主导地位,在21个问题中占据了9个。这也被认为是腾讯有意推出QPhone的侧面证明。

“我们需要考虑其他品牌手机厂商的态度。目前,腾讯与国内各大知名手机厂商进行预装等合作。我们一旦推出Qphone的话,必然会令部分手机厂商视我们为对手,所以这也是腾讯没有决定出货Qphone的原因。也许,等腾讯在无线互联网市场足够强大时,我们才会推出Qphone。”腾讯内部人士表示。

巨头的复制

相较于腾讯,虽然百度和阿里巴巴在公司气质上远不如腾讯与无线互联网结合得那么紧密,但它们将桌面互联网业务向移动互联网的移植也已走在前列。

阿里巴巴在移动互联网端的布局起始于2007年。随着2008年3月无线淘宝的上线,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计划浮出水面。去年,阿里巴巴将淘宝网、支付宝、口碑等子公司的无线业务整合到大淘宝无线事业部,统筹发展无线网购事业。目前看来,阿里巴巴在无线互联网端的布局主要集中在手机终端、客户端以及渠道植入等方面。

2009年10月,淘宝网和支付宝正式推出3款淘宝定制手机。这3款手机均植入淘宝网最新版的手机客户端程序“随身购”与“淘掌柜”、“数字商城”、“移动支付宝”和“移动旺旺”。据淘宝内部人士披露,淘宝正在与国内主流手机中间件厂商洽谈,意欲深入进行合作。淘宝、支付宝、旺旺等也推出了面对不同终端平台的客户端,包括iPhone、iPad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最新推出的手机淘宝中,客户端中加入了与手机终端匹配的语音搜索和条形码扫描两项新应用,这也是淘宝针对手机用户的个性化应用。

除此之外,淘宝还通过投资优视科技(UCweb)的方式抢占手机电子商务入口。去年6月,优视科技宣布获得阿里巴巴集团战略投资,当时有消息称阿里巴巴投资额度约为1200万美元。目前,UCweb已经植入了淘宝和支付宝的多项功能,比如,UCweb“百事通”中就通过比价搜索、“淘便宜”等多个项目推荐淘宝。日前,据消息人士披露,淘宝与UCweb深度合作的UC商城将于近期上线。

与阿里巴巴一样,搜索巨头百度也采取了在移动互联网上复制其优势业务的战略。9月2日,百度无线事业部总经理岳国锋曾这样描述百度的布局:“百度的核心发展规划只有三条:第一,以搜索产品为核心布局移动框计算;第二,以搜索广告为核心,探索全线收费模式;第三,以搜索联盟为核心,推动产业链合作共赢。”根据岳国锋的表述,“框计算”将更加适合手机用户,百度将在搜索框中集成应用,将搜索框前移,占据客户端入口。

在移动搜索方面,百度将提升云端能力。近期,已有部分区域的网民可以体验到在百度移动搜索框中自动触发的云输入法。另外,百度还将发力深度的垂直搜索方面,目前已推出小说搜索,未来百度将推出游戏搜索和软件搜索。

在营收方面,百度已经尝试建立起一个与手机厂商共赢的崭新产业链,用移动搜索广告的形式开拓手机端的收入市场。“百度正在与国内各大品牌手机、二线品牌手机以及山寨机建立合作,使市面上几乎所有的手机都内置百度搜索。百度会根据移动搜索广告的点击量与手机厂商分成。”一位熟悉百度业务的知情人士披露。

如果百度建立起了这样一个融合主流手机厂商的联盟,这就意味着百度在某种程度上把控了产业链,因为占据PC搜索70%以上市场份额的百度并不缺少广告客户,百度只需要将移动广告作为“凤巢”的一部分即可。这也是百度所能选择的最为稳妥也最有效的营收方式。

相比起百度在营收以及移动“框计算”方面的清晰架构,百度在客户端方面的策略可谓摇摆不定。目前,百度在无线领域共有四个客户端:掌上百度、手机输入法、百度快搜以及手机地图。而无线重头产品“掌上百度”在一段时间的发展重点却时时摇摆。

“掌上百度的发展重点一时间偏向贴吧,一时间又偏向新闻,没有一个统一的脉络。”百度内部员工表示,百度无线客户端战略的不清晰是因为内部组织结构的混乱,而这一混乱有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得到整体的改观。

今年7月,百度低调成立移动互联网事业部,将零散的无线业务进行整合,而在此之前,百度没有独立的无线业务部门,各个无线工作小组都分散在业务线内,只负责对相关业务线的无线需求进行配合,这也导致了百度无线战略的不清晰。“相信百度无线客户端未来只会有一个主导产品——掌上百度,而我们也将在半年之内看到百度更加清晰有效的行动。”知情人士称,除了近期的明确战略,百度还在进行一些看似神秘的长期规划。今年7月,百度组建了由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原副院长王劲带队的秘密团队,进行手机操作系统的开发。不过,根据开发的周期猜测,这一操作系统的推出将在一年甚至更长时间之后。

另外,百度也在考虑推出自主品牌的手机。据消息人士透露,百度方面与富士康接触密切,双方已经洽谈过推出百度品牌手机的事宜,不过,目前这一合作尚未达成。

失势者重塑战

国庆长假前,近半年多来一直保持低调的搜狐董事局主席张朝阳,突然高调宣布,将通过诸多方面的改革,重塑搜狐。

中国互联网业的竞争,在张朝阳看来已进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如果不能重新点燃“战争”意识,在多个战场上像搜狐这样的公司很快会被边缘化。为此,张朝阳制定了媒体战略、Web2.0、游戏、搜索作为搜狐未来主要的战略方向。没有告诉媒体的是,张朝阳还有一个更大的计划——移动互联网战略。近日,张朝阳任命此前一直负责白社会、社区等SNS产品业务的副总裁方刚担任无线事业部总经理,并对无线事业部进行了一系列架构调整——将手机搜狐网划归互联网业务部门的同时,将“搜狐快递”客户端、移动产品中心并入了无线事业部。

这一切都是为了搜狐正在制定的移动互联网战略做准备。据了解,在这个战略中将包括研发适用于iPad等在内的各种移动设备的技术应用以及加快搜狗输入法等搜狐强势业务向手机端的移植,当前搜狗输入法已经成为手机上最成功的输入法之一。

其实,与搜狐尚在准备期有所不同,另一家同样面临边缘化考验的桌面互联网竞争者新浪在移动互联网上早已展开了一系列重大资本运作。作为一家在PC互联网领域老牌的门户网站,新浪显然在无线互联网领域抱有极大的野心。新浪在移动互联网方面的布局主要集中在媒体优势平移和手机游戏两方面。

据投资界可靠人士披露,新浪近期在移动互联网方面动作频频,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新浪共计投资了16个移动互联网公司,投资方向主要集中在手机分发渠道和手机游戏两个方面,投资金额达数千万美元。“在新浪管理层MBO之后,新浪在长远布局和投资方面具有了更大的主动性。”上述消息人士披露,作为一家依靠广告收入作为主要来源的媒体公司,新浪在无线领域仍然主要围绕着其媒体属性,企图通过抢占手机软件渠道来获取未来在移动互联网端的有利地形。

该消息人士透露,今年初新浪巨额投资了千尺无限和宝软两家手机软件网站,而这两家在手机下载市场已经颇具实力的公司在拿到新浪投资之后,将会在其下载平台中为新浪提供更多的推荐,这有助于新浪将其PC互联网端的媒体游戏平移到手机端。而从投资角度而言,投资这两家公司花费的金额并不大,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爆发性增长,新浪未来有可能获得预期外的收益。“目前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就好像10~12年前的PC互联网市场,受网络条件的限制,下载、导航等应用为市场所欢迎,收购这类型的公司有助于新浪抢占手机入口。”嘉丰资本合伙人黄绍麟表示。

手机游戏是新浪布局无线互联网领域的重要一环。除了投资手机网游公司外,新浪还通过自主研发和代理的模式开拓手机网游市场。虽然新浪在桌面网游市场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但手机游戏市场却一直是新浪的传统阵地。早在2005年,新浪便成立了从事手机游戏原创开发的新浪飞扬。该公司开发了《燃烧战车》、《楚留香》系列、《武林外传》系列和《仙剑奇侠传》系列等手机游戏。

新浪还与知名手机开发渠道商Gameloft(智乐)建立合作关系,代理Gameloft开发的手机网游,目前,新浪代理的手机网游有《阿凡达(电影正版)》 及《波斯王子:时之沙(电影正版)》等。

像新浪、搜狐这样在桌面互联网市场上已备受腾讯等巨头挤压,难以通过新业务创新寻求突破的公司,正在尚显混沌的移动互联网市场上寻找新机会,重获市场领先地位。

移动互联网的终端特质和用户需求发生了质的变化,这必然带来革命性变革。这对传统桌面互联网将是颠覆性的,对于它们来说,在进军移动互联网的征途中,面临两大挑战,一方面是不肯放弃原有的巨大利益,另一方面则是难以适应移动互联网用户的需求以及更复杂化的技术要求。

正如每个新时代的到来都有旧的巨头倒掉和新巨头诞生,并创立新的规则和标准一样,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技术变革将诞生许多新的商业模式和新公司,而旧巨头如果无法适应挑战将逐渐灭亡,并且比旧的时代更快。

移动互联网新军的平台梦

“成立7年后,3G门户希望能够说清楚自己在产业中的位置。”2010年7月,在3G门户“从门户到平台”的战略转型发布会上,总裁张向东的话听起来意味深长。以3G门户为代表的为移动互联网而生的公司经过了几年的踽踽前行之后,终于找到了打开移动互联网之门的钥匙——平台。

如今做平台梦的公司不只一个,运营商、手机终端厂商、传统互联网公司、第三方浏览器、操作系统,谁都希望成就自己的平台价值:跨越系统、跨越终端、跨越运营商。只要产品的用户达到一定数量,这款产品就能成为一个平台。在大互联网产业中,产业链条上的各个公司的角色是多重的。“在应用、内容合作伙伴面前,我们是平台;在运营商、手机厂商面前,我们是渠道、是服务开发者。”张向东认为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巨大市场上,会实现多种模式、多个平台的成功,在某个大平台之上可能存在或多或少的小平台。

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王者,比如PC时代的微软、英特尔,蜂窝通信时代的诺基亚,桌面互联网时代的谷歌。移动互联网拥有独特的气质和商业模式,因此也需要拥有同样气质的参与者。这些新兴的移动互联网公司没有包袱,不受旧有秩序的桎梏,它们为移动互联网而生,为移动互联网而活,因此它们的未来变数最多,也最有想象空间。

平台趋势

从最早的手机WAP,到之后的移动互联网门户,目前3G门户已积累了接近1.4亿注册用户,其定位也随着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不断进行着修正。早期的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基本都是通过免费内容积累用户和流量,然后吸引广告,3G门户也是其中之一,以资讯作为最主要的吸引用户方式,口号是做“移动互联网上的新浪”。不过这种商业模式的持续性一直遭到怀疑。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桌面互联网的逐步融合,3G门户逐渐转变为以“门户+客户端”作为双核心战略。除了70多个主流频道之外,还推出了GGbook、Go浏览器、GGmusic等14款客户端,拓展垂直应用。3G门户CEO邓裕强表示,单纯的广告模式已经不能完全体现3G门户的价值,3G门户将逐步增加向用户收费的服务,目前确定了手机阅读、音乐、视频、游戏四个方向。

让张向东有些失望的是,发布会现场竟然没人注意到3G门户新LOGO下方的一行小字。此前3G门户曾先后使用过两个LOGO标识。第一个下面写着“手机上网第一站”,说明当时的上网入口身份;2006年10月,3G门户将域名改换为“3g.cn”,同时更换企业LOGO,将下方小字更换为醒目的“3G.CN”,门户味道浓厚。如今,转型平台身份的3G门户LOGO下面写着“我就是自由”。

“建造这个平台的过程,就是我们寻找自由的路径。”张向东认为平台商业模式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手机的媒体价值,过去两年3G门户就是靠广告实现了盈利,但这一层面更多只是复制了传统互联网广告模式,下一个阶段的营销方式将围绕手机进行,那才是手机媒体平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第二是应用体验价值,让用户为各种具备手机特征的应用体验付费,比如音乐、阅读、游戏;第三是手机电子商务。

第三方浏览器也显现平台化的趋势,全球用户使用量最大的优视科技正在将更多更深的服务接入到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平台上,为各类应用更加接近用户层面提供传播渠道。创立于2004年的UCweb由最初的6位创始人发展到现在700多人的规模,UC浏览器也达到1亿用户,软件下载超过4亿次。6年来UCweb面临很多机会和选择,比如搜索、游戏、电子商务等等,但CEO俞永福一直坚持“一家创业公司的基因决定了它的道路”。在他看来,专注于手机浏览器,并在此基础上会做一些相应的延伸,但从头到尾UCweb的定位始终围绕一件事:帮助手机用户快速上网。俞永福更希望用户把UCweb当作一个手机服务平台,而不仅仅是一款浏览器。UCweb始终将自己定位为移动互联网“管道工”,依托其管道价值,在移动互联网的产业链上,内容提供商、终端厂商、运营商都成了其合作的对象。

极致体验

平台化是目前移动互联网产业的一大趋势,但并不是必要条件,专注于应用服务和用户体验才是大势所趋。分类信息网站本身就具有聚合的平台作用,将应用服务做到极致照样能发挥平台的效应。

让赶集网CEO杨浩涌大吃一惊的,是电脑屏幕上的数字显示,2010年9月14日当天新增的手机客户端的激活量已经突破了1万大关。这一天距离赶集网的生活信息手机客户端上线只有15天。杨浩涌清楚地记得:当初在传统互联网上达到这一数字,自己和团队花了整整3年时间。

作为国内最大的分类信息网站之一,2009年赶集网日访问量达到300万人规模,收入达到了1000万元。不过,杨浩涌对这样的成绩并不满意,5年前怀揣10万美元回国创业时,他心中的模板是Craigslist。这家美国最大的分类信息网站2009年的营收达到1亿美元,每天有超过4000万人登录,而这4000万人中的很大一部分是活跃在手机终端上的用户——很少有人知道,在全美手机搜索中,排名第一的不是谷歌而是Craigslist,它同时也是美国手机用户浏览时间最长的网站。“分类网站提供的搬家、家政、保洁、二手交易等服务信息,服务半径一般不超过5公里,它的信息即时性也非常强,这两个特点都非常贴合移动互联网的特性。”

要达到行业扩张、快速跑马圈地的目标,杨浩涌将赶集手机客户端当作了自己“创业路上的第二个孩子”。和PC版相比,赶集手机客户端的功能主要是浏览、查找附近信息、搜索信息、筛选信息、发布信息,发布包含房产、票务、交友、二手物品、招聘等12个大类200多个小类的信息服务。最让杨浩涌得意的,是客户端含有类似手机地理位置服务商Foursquare相似的功能,对于智能手机用户,可以支持拍照发帖、收藏、LBS(基于位置的服务)等功能。以租房为例,传统做法是在互联网上搜索信息,然后拿笔把租金、联系电话等信息记下来,再拿着这张纸坐地铁、公交一个一个去找。在赶集客户端上,用户看到的是和互联网上同步更新的信息,可以在联网的情况下把信息收藏到本地,也可以直接拨打信息中的联系电话询问情况;看房的时候顺便查看同一小区内还有哪些房子待租;如果没有合适的,走出小区后再查询一下方圆500米之内还有没有别的房源……

“移动互联网最终体现的是移动的特性,提供的也是跟地理位置相关的即时服务。”这正是杨浩涌最初创业时为赶集网确立的目标——做“5公里内的生活信息平台”,这里的“5公里”不是固定在地图上的某一具体地址,而是跟随现代人真实生活不断移动的空间范围。随着移动流量的收费下降、移动设备硬件成熟以及应用软件的不断丰富,移动互联网将是未来普通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渠道,而移动、无缝、及时、随身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用户最为迫切的应用需求。

“无线客户端是我创业路上的第二个孩子,无线互联网必须要快,更快,我现在不考虑盈利,我只要跑马圈地。”被手机客户端彻底迷住的杨浩涌,目前将盈利和上市放在了第二位,而将第三轮融资的大部分投在了无线互联网应用的开发上。目前赶集网有40%的流量是来自于无线用户,而他预计未来2~3年后,赶集网移动客户端的规模将是现在网站规模的好几倍。他认为移动互联网领域给分类信息市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而这里也将成为分类信息网站的决胜战场。

气质与基因

由于手机拥有“眼睛”、“耳朵”等不同于PC的“器官”,决定了移动终端是一个极端个人化、移动的、随身的、私密的个人平台,并且考虑与位置的结合注定了移动互联网与桌面互联网不同,因此移动互联网拥有自己的独特气质和商业模式。如何在细节中了解用户的使用习惯,并开发出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黏性高的产品,是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条中各个企业追求的目标。

在这轮大潮中,带着沉重包袱而难以突破的企业很难找到机会,倒是那些完全不背旧包袱,有经济实力、开发能力、不被旧有模式桎梏,把手机的用户体验理解和做得最好的企业将崭露头角。

在2009年7月中国移动公布的合作SP公司WAP收入榜中,北京创艺和弦以惨淡的1525万元的成绩位居榜首,腾讯QQ的WAP收入仅为1014万元,四大门户中新浪则以676万元位居第五。在不久前的一次会议上,中国移动表示,今后SP与CP,将被统称为“移动合作者”,一起进行A、B、C级评定。这也意味着SP完成了历史使命。事实上,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形成, SP行业的尽头已经渐行渐近:TOM退市、灵通网被卖、华友世纪被酷6借壳上市,原有的四大SP目前只剩空中网还在苦苦支撑。

今年9月,空中网对其kong.net的资讯内容进行弱化并裁员。虽然从4年前开始对无线业务进行了巨额投入,但空中网今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空中网无线互联网营收89万美元,比上一季度减少13%,仅占第二季度总营业收入3527万美元的2.5%。翻看空中网历年的财报,无线互联网的营业收入始终维持在百万美元左右,一直没能交出令人满意的成绩单。今年7月,空中网CFO张福兴代替公司创始人之一杨宁担任公司董事,很快就开始大刀阔斧地抛弃营收始终不见起色的业务,集中精力做手机游戏等赚钱的业务。

“赚一笔快钱就跑”,这是SP们与生俱来的基因。由于自始至终处于运营商的钳制之下,也不掌握内容提供商,中国的无线增值服务商们无法摆脱形成已久的依附感,在产业链竞争中天生弱势。即使在选择移动互联网业务和产业链切入点的时候,也习惯性地将手伸向如手机游戏等已经被证明和相对成熟的领域,而不是去琢磨如何将移动终端的移动性和即时性在互联网上充分发挥,并根据这些特性调整自己的商业模式。因此,虽然SP们是最早接触无线业务的服务商,但在后来转型内容提供商或其他行业时,仍然显得力不从心,一败涂地。

2G时代,亿美软通CEO李岩最委屈的就是被称作SP。“我们不是SP公司。SP是寄生在运营商身上,实际上是在分运营商的钱;而我们的35万客户都是自己开拓、推广来的,我们在给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也给运营商带来了利润;而且我们不是单网服务,而是3家运营商都覆盖的全网服务。”虽然是短信业务起家,但主动求变的亿美软通在2G、3G时代都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商业模式。

亿美软通目前的定位是国内最大的移动商务供应商。8月5日,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亿美软通在移动商务市场中的份额达到15.6%,其“亿美满意通”“亿美SDK”“亿美商机通”等系列产品在业内被视为标杆产品。

在李岩看来,相比于其他娱乐类SP,“亿美模式”一方面能通过软件、服务向企业收费;另一方面,流程中的每条短信还可与运营商分成。这种被李岩称为“卖三次”的商业模式其实就是亿美软通区别于SP的地方。2009年,3G牌照发放后,亿美的手机建站服务也随即上线。就像现在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网站一样,未来的移动商务是每个企业依托于自己的移动互联网站展开的商务活动。

相比传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产业链条更加复杂:运营商、终端制造商、客户端、内容提供商,每个层次都盘踞着多家强大的竞争势力,等待捉对厮杀,即使骄傲的苹果在其中也难称寡头。这一方面杜绝了PC时代英特尔、微软垄断故事的重演,另一方面,链条上的每一环节为了掌控更多的资源、对用户产生更大的影响和黏性,需要寻求盟友或者另外的特殊力量。

这几乎注定了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未来多模式、多平台的发展方向:不管由产业链条的哪个端点进入,都有可能在自己的层面形成平台,或者选择将应用服务做到极致:要么在产业链中不断向上下游挤压,要么在垂直应用做到深入,才能获得更充足的生长空间和更充沛的养分。

尴尬的运营商

在今年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明确表示:“原有的话音及新增用户的增长速度明显放慢,因为普及率很高了,下一个增长点将会出现在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两大领域。”

虽然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电信运营商们正在尝试接受更加开放化的产业链地位,摸索一条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化”的发展道路,但不能否认的是,在移动互联网这一未来的主战场,电信运营商们仍然前路漫漫。

以一组最简单的数字比较,就可以直观地看出目前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市场地位。增值业务发展最好的中移动的财报显示,2010年上半年,中国移动的数据业务收入比增幅为13.4%。而互联网的业界老大腾讯,上半年的移动及电信增值服务收入的增长幅度达到了42.1%。虽然这两个数字并不具有绝对的可比性,但至少可以说明,在移动互联网的争夺战中,电信运营商既无绝对优势,更没有任何胜算。

为什么在2G时代曾经挥舞着整个行业指挥棒的运营商却在正在到来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日渐式微呢?答案很简单:传统电信运营的体系结构和盈利模式都在面临瓦解。之前,电信运营业在全球都由政府严格管制,其商业模式是以运营商为核心的一条垂直生态链。而电信业务只是提供单一的话音服务和简单的数据业务,业务的差异性几乎为零,整个产业链条基本是封闭的,完全掌握在运营商的控制中,形成了一种可控的利润环境。中国移动的梦网创造了2G时代电信增值业务最成熟和最成功的盈利模式,究其根源实际上在于充分利用了移动通信早期的封闭性,架构了一个封闭的数据通信平台。中国移动提供内容服务平台,在产业链中居领导地位,通过代SP收费拥有能够控制各个SP行为的能力。正是这种基于垄断体制的封闭系统造就了移动梦网的成功。而移动互联网则全然不同,虽然电信运营商依然希望继续成为整个产业链的控制者,但这只能是运营商的一厢情愿,随着互联网与通信网边界的模糊,由运营商统治的“花园围墙”正在被打破。宽带消费者需要的是在宽带互联网上自由驰骋,他们不愿意进入运营商的带围墙的花园。

不能否认,移动运营商仍然具有渠道、网络、支付上的优势,会是移动互联网上的主要参与者,但绝不会成为唯一的主导者。互联网与电信的融合大潮正在到来,运营商在2G时代的轴心地位面临衰落,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电信运营商与其竭力巩固旧秩序,还不如未雨绸缪,放眼未来,以大度的胸怀迎接移动互联网的到来。

选择

过去没有对手的运营商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遭遇从未遇到过的强大对手。苹果、谷歌、Facebook这些改变整个行业游戏规则的企业将越来越多。全新的生态系统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彼此交流以及开发人员、广告主、厂商与用户接触的方式,也就是说通信的模式有可能从根本上发生改变。因此对于传统运营商来说,一直在蜜罐中长大的它们将面对的是一次整个行业的颠覆性改变,它们必须做出改变。目前从全球范围来看,运营商的选择主要有三种模式。

其一是围墙模式。围墙模式即运营商独占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链上的所有环节,一家通吃网络、业务运营平台和内容。2005年以前,包括沃达丰集团在内的众多欧洲移动运营商在向移动互联网数据业务领域进军的过程中,大多选择了这种模式。运营商认为自己完全有能力独立包揽从互联网接入到内容供应在内的所有数据服务环节,根本不需要包括内容服务商在内的第三方合作伙伴,并认为这种模式有助于其独享全部数据增值业务收入,实现利益最大化。但实际上,由于受内容供应数量与质量、营销力度与市场覆盖面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欧洲移动运营商最初钟情的这种“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围墙模式很难获得成功,这也是大多数欧洲移动运营商数据业务迟迟不见起色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是管道模式。管道模式既运营商只做网络接入提供商,不参与价值链上的其他环节,如欧洲移动运营商和记黄埔“3集团”(简称和黄3)。和黄3作为欧洲的弱势运营商,在2006年12月正式推出X-series包月套餐,手机用户只需要交一笔固定费用,即可实现不限流量手机包月上网,套餐内含Skype、Sling Media、Yahoo、Google、eBay等,为用户提供VoIP、移动IM、移动搜索等一系列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用户不限流量手机包月上网,使得和黄3只获得网络接入费,无法获得除网络接入以外的其他收入。实际上这就像是走了固网运营商的老路,除了提供接入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各种各样的企业在互联网上翻云覆雨。长此以往将失去在产业价值链中的核心地位,存在被边缘化倾向。比如在传统互联网时代,中国电信等运营商投入巨资建设了网络,最终催生出新浪、腾讯等诸多互联网巨头,而中国电信最终只收取少量的网络使用费,运营商在互联网时代被完全边缘化了。这对于前期投入巨大并掌握宝贵的无线频谱资源的移动运营商来说,实在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其三是渠道模式。渠道模式既运营商部分参与产业价值链上的其他环节,如网络自建、业务平台部分自建,部分通过合作、内容部分自做但更多的是通过与众多的内容提供商合作的方式。如日本NTT DoCoMo、韩国SKT等,都在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链中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除了在总体协作方面运营商起到了统领作用外,在具体的业务规划方面,同样扮演了总指挥的角色。目前原来以围墙模式为主的欧洲运营商正打破围墙向渠道模式迁移。

这样看来,无论是从产业地位还是实际利益上看,渠道模式应该是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主流选择,当然这也与运营商所处的市场地位以及自身能力密切相关。中国运营商这两年在互联网上布局,已经全面昭示了其要跳出“管道提供商”的角色,向产业链的下游渗透,打造全新的数据业务生态圈的战略企图。

布局

随着3G网络建设的完成,中国的三家电信运营商开始把竞争的战场转移到移动互联网。目前来看,它们的布局还只能算是初始阶段,还谈不上差异化的策略,比如三家运营商不约而同地扎堆应用商店,中国移动最先推出“Mobile Market” (简称MM),随后中国电信的“天翼空间”正式上线,中国联通的应用商店Uni Store也将于10月上线。苹果APP Store的巨大成功,促使中国运营商开始尝试互联网化的思维方式。另外,三家运营商几乎同时推出了千元智能手机,以争取更多的数据业务用户。同时,为了加快在内容应用方面的开拓速度,它们又以相同的基地模式作为运营商在发展增值业务方式上的最重要的创新。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意识到一切需要转变。只是如何转变?谁也没有标准答案,只能自己去摸索和试探。中国移动作为中国最强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以其强大的资源积累以及资金实力在过去几年中的不断尝试基本上代表了中国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发展思路。

从2007年开始,移动互联网被中国移动定位为集团层面的重大战略之一,成立了专门的互联网公司和中国移动研究院,并陆续推出了一系列互联网产品。

飞信是中国移动推出移动互联网整体战略中的第一个核心产品,按照王建宙的说法,中国移动当时对移动互联网的理解和策略是,“以飞信作为载体来构建移动通信与互联网互为一体的,真实和虚拟相结合的社区,创建互联网的一种新的业态。”当时中国移动对所谓移动互联网的理解更多地停留在对腾讯QQ成功模式的学习和借鉴上,但严格来说,飞信或者QQ应该更多地被认为是一种增值业务,并不是移动互联网的本质。虽然飞信很快成为了中国第二大即时通信工具,但就其商业模式或者收入而言,飞信并不明确。

接着,中移动又推出了与Twitter模式非常类似的139说客等SNS产品,在谷歌Android平台基础上开发的Ophone手机操作系统,以及同样受苹果成功模式“感召”而推出的应用程序商店Mobile Market。可以说从此时开始,中国移动理解的移动互联网的成功模式已经从之前的腾讯模式转变为苹果模式。飞信已经不再是中国移动移动互联网战略的核心和载体,在中国移动看来,Ophone手机操作系统是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入口,而MM则是移动互联网商店,成为重中之重。今年7月底,先前落户于广东移动的移动应用商场MM基地更名为“互联网基地”,同时基地还包括了139社区、互联网公共能力建设等。应该说,目前中移动的移动互联网战略是以MM为核心展开的。

虽然中移动的具体互联网产品一直在摇摆,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坚决介入内容应用以增加产业链上的控制点。也就是说,中国移动的目标是除了提供“管道”之外,还要提供“管道”里的信息,并且提高这些信息的价值,把“管道”里面的水变成金沙。中国移动通过收购和结盟的形式加强对内容和数据源的整合一直在进行,涉及领域包括电视、音乐、出版、金融等很多行业。

占据内容资源只是中移动互联网战略的第一步,重建一个能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产业格局才是其真正的野心所在。基地模式由此诞生,这是一个以中国移动为主导整合产业链的新的商业合作模式。基地模式是将之前的各省分建模式进行了集中和整合,让某一项业务集中在一个省级移动,可以最快速度地推出业务,避免各省在开发、推广等投入上资源重复和浪费。

从2009年开始,中国移动开始布局八大基地,包括四川无线音乐产品基地、浙江杭州阅读基地、上海视频基地、辽宁手机位置基地、江苏手机游戏基地、福建手机动漫基地、湖南电子商务基地和广东MM基地,有潜力的、可能成为3G时代杀手应用的业务,基本已经被中移动的基地模式所垄断。

不过随着四川音乐基地爆出的腐败事件,基地模式开始遭到质疑。由于“基地模式”的权利过于集中,监管难度很大,基地自身风险也随之增大。基地模式是否会有调整,现在还很难判断,不过中移动纵向的价值链整合的趋势是不会改变的。

有人说,未来一流的运营商是一流的互联网公司,二流的运营商是二流的互联网公司,三流的运营商不是互联网公司。对于运营商来说,当下最重要的不是商业模式,而是放下身段,以一个新进入者的姿态去思考和布局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

终端变局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终端意味着什么?最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应该是苹果。前不久iPhone4爆出缺陷,在通话时由于手握电话通话会影响信号。然而,这个缺陷却并没有挡住全球粉丝们的热捧,由联通版销量来看,联通iPhone 4从9月25日正式在内地市场上市,上市首日销量超过5万部,9月28日,中国联通高级副总裁李刚透露,联通版iPhone 4销量约10万部,并且第一批库存已经基本销售一空。

为何一部连打电话这个基本功能都不完善的终端依旧受到追捧?或许这就预示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电话这个词汇也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移动终端的概念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在模拟时代向数字时代过渡时,大家最关心的是话音是不是够清晰,而2G向3G时代迈进时,大家更关心的是移动终端除了打电话究竟还能做什么?

2G时代,手机用户是运营商的,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由于终端距离用户最近,对用户的控制力也就最强,终端将嵌上越来越多开放式的、用户喜欢的服务,因此很难分清是谁的用户。以前用户只能被动地使用运营商提供的电信业务,而未来用户可以主动地通过选择终端来选择业务,这样的改变将会完全打破现有价值链的平衡。这些并不是臆想,苹果的成功印证了这一切正在变为现实。

苹果变革

在诸多手机终端厂商都在憎恨苹果这个闯入者的时候,或许大家都遗忘了,此前全球手机市场曾陷入持续的低迷期,而使终端走出低谷,重新成为消费者关注焦点的正是苹果。苹果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正是在于它是通信行业的“门外汉”。

以往,通信巨头们孜孜以求的是语音传输速率与质量,iPhone的出现给所有通信行业的人提了个醒:人们已经不在乎话音质量到底变得多么清晰,而开始关心手机到底还能做些什么。通信技术由2G向3G跨越,随着带宽不断增加,移动互联网所能承载的内容越来越多,通信行业的思维也是时候发生变化了。而苹果恰巧满足了这一时期人们的这些需求,“首先它的外观设计足够出众,其次就是它的应用程序非常丰富,苹果改变了手机终端厂商一贯的通话加应用模块的思路,而是将应用摆在首位,通话成为一个基本功能。”Frost&sullivan资深电信运营管理专家傅晓辉认为,苹果之所以能够挑战诺基亚并不在于苹果的市场份额会超越诺基亚,而是会彻底改变手机终端的产业格局。

摩根士丹利的一份报告中称,苹果在三个关键环节,使智能手机平台发生了根本改变。第一,为移动应用程序建立了第一家集中的店面(App Store),为免费、低价、易于搜索和浏览的应用程序建立了市场。第二,包括一个简单易用的支付和账户管理系统,系统可以实现一键购买并升级应用程序。第三,向开发者提供一个健全的软件开发工具箱(SDK),利用成千上万的工具,通过iTunes程序应用商店,创造、提高、测试和分销他们的应用程序。与此同时,苹果的生态系统正在改变消费者如何使用移动终端,iPhone用户花在数据业务上的时间远远超过语音业务。这些颠覆性的创新重新定义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终端,使得终端成为未来最具想象力的环节。

iPhone让我们知道,终端厂商其实具有运营商无法企及的两大优势:一个是能够捆绑内容,另一个是拥有大量用户。这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会越发凸显出来。

当电信产业 “以运营商为中心”的商业模式逐渐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的模式之后,最接近用户的移动终端最有可能成为价值链上的核心环节。

Android猜想

如果说手机终端厂商的竞争在台前,那么操作系统则在幕后,就像微软在进入互联网时代后突然冒出一个劲敌——谷歌,移动终端幕后的变局一点也不逊于台前。

Android几乎受到了所有厂商的追捧,这其中就包括诺基亚的老对手摩托罗拉以及众多中国厂商,在短短半年内,其市场占有率已从12%跃升至近20%。分析机构Informa预测,Android将于2012年超越诺基亚的塞班成为全球最大智能手机平台,到2015年Android手机使用量将达到50亿。一时间塞班被打入冷宫,每天几乎都有基于Android平台的智能手机发布,高中低端一应俱全,而塞班的S40与S60开始被年轻的消费群体所不屑,早在苹果问世时诺基亚就该注意到“老迈”的塞班可能根本扛不起下一代智能手机这面大旗,第一代iPhone在硬件配置上并不如当时的诺基亚机皇N95,但是依然获得满堂彩。其原因已然明显:硬件已经不是未来决定移动终端的重要因素了。

而Android的问世再一次将手机软、硬分离的趋势摆在了世人眼前。“手机未来的趋势也和PC一样,像IBM逐渐剥离了硬件,成为一家软件公司,而PC在技术成熟之后只能归属于制造业中的一员,不再是高科技产品。”傅晓辉拿PC行业做比,主宰着PC行业的并非PC厂商,利润在激烈的竞争中越来越薄,反而是赚得盆满钵满的wintel(windows+intel)联盟始终笑傲PC江湖。

Android迅速走红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发端于谷歌的Android系统,其诞生之初就是为互联网应用而设计的,其拥有互联网发展历史上一以贯之的开放精神,在创新能力上犹具优势,这使它获得了更多的产业链资源。不过开放也有开放的难题。谷歌的挑战是需要对这个开放系统进行有效的管理,因为开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缺乏标准,相反,只有建立在健全标准之上的开放系统,才是成熟的系统。而这需要谷歌具有足够的影响力和资源整合能力,谷歌能否做到这一点,还有待观察。

谁将是手机领域中主宰话语权的企业?势不可挡的谷歌已经凭借着Android获得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Android甚至被认为最有可能成为iPhone的终结者。无论是有限开放的苹果模式,还是全开放的谷歌模式,它们目前的成功都无法逃脱一条定律,那就是互联网的创新能力,这或许是它们带给整个行业比其模式之外更重要的启示。

谁的机会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给了硬件厂商一个绝好的机会,无论屏幕大小、何种形式的类移动终端产品都可以向移动互联网终端上靠拢。

Android的出现降低了进入门槛,不少手机厂商开始在Android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推出拥有自己特色的移动互联网终端。

联想的乐phone就是其中一例。借由该款智能手机的推出,联想也宣布了其自身新的移动互联网战略。当年出售联想移动先甩掉这个“赔本的买卖”,而今回购并且围绕联想移动重磅打造移动互联网战略,也是看到了移动互联网的大趋势,在移动互联网的带动下相关的终端产品将成为新一轮市场热点。

联想集团CEO杨元庆曾在乐phone发布会上宣称:相信移动终端将在5年内超过PC,营收占到总公司的80%。而联想高级副总裁陈绍鹏则通过数据来佐证杨元庆的这一说法:“中国PC市场装机总量有2亿台;在未来的3年至少会出现1亿台的市场。中国现在的手机用户大概6亿户,未来3年增长2亿,就是8亿户。到2015年的时候,所有的手机都会变成智能手机。我们不那么激进。8亿里,有30%变成智能终端就是多大的市场?所以杨元庆的想法一点不激进。”

此外,像中兴、华为这样曾经的设备厂商由于与运营商之间的密切关系,纷纷开始合作开发深度定制类手机。中兴通讯执行副总裁何士友就坦言:“中兴不会去走苹果的路,打品牌、拼渠道都是耗资巨大、风险极高的道路,唯有与运营商合作、与自身的通信设备相结合才是一条最务实的道路。”

移动互联网当然不仅仅是手机厂商的盛宴,随着iPad红遍全球,平板类产品也映入了不少厂商的眼帘,一时间几乎所有的手机和PC厂商都宣布要研发推出平板类产品。

虽然用户“随时随地上网”的这一需求越来越强烈,曾经的上网本也是抓住了这一市场红极一时,但是最终由于体验差而沦为鸡肋。再来看看移动终端的各种产品,虽然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是包括苹果、高通、NViDIA、TI、Freescale及国内的瑞芯微、新岸线、盈方微等处理器供应商,都采用了 ARM架构的处理器,而在操作系统的选择上除了惠普也大都是Android为主,虽然Android免费,但是要在Android上做二次开发也并非易事,除此之外在应用上如果缺乏创新,或许平板产品又会步上网本的后尘。

移动终端这一硝烟弥漫的市场上还将上演怎样的惊心动魄?目前还难有定论,然而终端必定会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主导力量之一,它将不再是简单的硬件产品,它所需要搭载的内容与服务才是对厂商实力的真正考验。

开发者之惑

作为整个移动互联网生态中最核心的一环,应用开发者史无前例地受到终端厂商、运营商等产业链上下游的青睐。无论是国内的三大电信运营商,还是诺基亚、三星、联想等终端厂商,都在加紧笼络开发者为自己服务,期望越来越多的开发者能加入自己的生态圈。

但应用开发者利润薄、不赚钱却是事实。根据投行Piper Jaffray的数据显示,从苹果App Store推出到今年6月iPhone 4发布,苹果公司已经获得了337亿美元的毛利,而App Store的贡献为1.89亿美元,对苹果的毛利贡献仅为1%。但多达20余万的iPhone应用毫无疑问促使了iPhone销量强势猛增,在今年第三季度的财报中,iPhone的销售利润额已经占据苹果公司总利润的40%,是苹果最大的收入来源。

对于国内的开发者来说,纠结的不仅仅是利润薄。

多个平台的纠结与博弈

与传统互联网Windows一统天下的境况不同的是,移动互联网世界里已经诞生了塞班、Android、黑莓、iPhone等多个不同的平台环境。多个平台虽然带给了用户更多的新鲜体验,但对开发者来说,要面临开发多个平台的资源投入、选择等诸多问题。

友录网塞班平台资深开发工程师姜洋的话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们是先做塞班,然后做Android和iPhone,放弃了Windows Mobile。我们这样制定策略的原因很简单,主要是因为塞班用户最多,体验上也能做的最好。”

不同的操作平台各有优劣

分享到: